《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

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把学习宣传《条例》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以上率下带头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原文,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二是分层分类全员学。将《条例》纳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务干部深入学习,确保《条例》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支部、覆盖到每一名党员。三是营造氛围广泛学。利用公司AAA公众号等载体,开设专题专栏,深入解读《条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宣传推广基层学习贯彻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二、对标对表《条例》,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战斗堡垒。一是建强支部班子。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支部班子。二是规范组织生活。高质量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制度。

(二)强化政治功能,把准发展方向。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集团公司每季度专题研究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下属各公司签订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完善领导机制。全面落实“党建入章”要求,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清晰界定党委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三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末位表态”等制度,制定完善议事决策、监督管理、财务审计等6大类40余项管理制度,构建集团公司权责明晰、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三)推动深度融合,服务发展大局。一是找准融合切入点。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生产经营重点难点任务,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引导党员在项目建设、生产一线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委创品牌、支部抓特色”的要求,叫响做亮“**”党建品牌,抓实抓好支部特色亮点,进一步凝练提升党建品牌,丰富品牌内涵和载体。

(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一是严格党员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GCD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骨干中发展党员。党委成立以来,共培养发展党员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建设“四强”党支部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指导2个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2个支部完成了支委补选,1个支部选举成立了支委会。三是锻造骨干力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选人用人。大力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此处隐藏2449字,下载后查看---

(一)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将《条例》纳入常态化学习内容,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最新重要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定力和行动自觉。

(二)着力破解融合难题。深入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和载体,健全完善融合机制。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设计党建项目,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攻坚克难中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对党务干部的精准化、专业化培训,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四)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督促各企业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等规章制度,确保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持续优化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支持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及时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贯彻执行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条例》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