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彰显党员担当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上一堂专题党课。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更要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深入思考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农村党员干部应如何担当作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农村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农村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回顾党的农村工作历程,坚定信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是革命的坚实根据地。自中国GCD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将农村作为革命的重要阵地。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入农村,宣传“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通过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实践,组织农民成立互助团体,领导农民围绕土地所有制开展斗争,彻底改变了乡村内部的社会结构。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段历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农民的立场,为农民谋利益,就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汇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建设的艰辛探索与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在这一时期,“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乡村建设的典型实践。大寨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治山引水,建设层层梯田,实现了粮食增产,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寨精神不仅是一种生产模式,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全国农村人民为改变生活条件而努力奋斗。全国农村掀起的“农业学大寨”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为后来的农村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改革释放强大活力。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温饱问题。随后,中央关于“三农”问题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持续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日益丰富,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这一系列成就表明,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就能不断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

---此处隐藏5053字,下载后查看---

(一)持续关注脱贫户发展,防止返贫致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时刻关注脱贫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加强对脱贫户的产业帮扶,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收入。加强就业帮扶,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加强教育帮扶,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脱贫家庭学生不失学辍学。加强健康帮扶,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降低脱贫户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加强兜底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提升生活品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打通农村与外界的联系通道,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确保农村供电稳定、通信畅通,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就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对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和修复,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守护好农村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农村厕所改造,普及卫生厕所,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保留乡村田园风光,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的家园,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我们新作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农村党员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