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的主战场,是最鲜活的改革图景,是群众感知美好生活的“前台”。7月14日至15日,党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城市为什么建、建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这一根本命题,擘画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战略起点,立足地方实际,把中央部署转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有力举措,奋力书写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答卷。我围绕本次会议精神谈三点体会,作为一次对标对表的思想“整队”,也是一次服务城市的思想“检修”。
一、“增速换挡”的关键期,必须下好“转向提质”这步大棋
从“摊大饼”到“做绣花”,城市发展逻辑要换道超车。城市不是简单叠加的钢筋水泥,更不是比拼楼高路宽的竞技场。会议提出,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提质”,这是一次方向性的战略转弯。过去那种“重规模、轻品质”的粗放式扩张,已经难以为继,必须用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重新丈量城市的“尺度”与“温度”。城市更新,既是城市的新生之路,更是治理理念的“分水岭”。总书记提出“先体检、后更新”,要求我们告别“一拆了之”,转向“一诊一策”。这不是技术口号,而是价值重塑。我们看到,“旧改”不能再只停留在“物理空间”的修修补补,更应是“生活空间”的全面升温。比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既要算民意账,也要算长远账,不能在民生问题上“拖泥带水”,更不能在利益分配上“患得患失”。
投资层面,国家提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投资将达4.48万亿元。我们应抢抓政策窗口,把更新主线融入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文化传承等“多线程”改造,把“做减法”变成“做加法”,让城市由“钢筋森林”变成“人文绿洲”。
二、“六维统筹”的新目标,必须答好“人民城市”的总考题
---此处隐藏1999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机制上贯通,在统筹推进中建强治理体系。要推动“规划、建设、管理”三环衔接、“市、区、街”三级贯通,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在项目谋划上聚焦人民关切,在政策制定上拓展群众参与,在政务服务上打造“一网通办、一键直达”的城市体验。
四是作风上对标,在服务人民中检验担当成色。城市工作成败,不仅看建设速度,更看群众满意。我们要带着问题下社区、进街道、访企业,了解“城市表情”,倾听“民生温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亮剑、常曝光,杜绝“政绩秀”“一阵风”,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以人民为尺,丈量城市的未来纵深.让人民城市的图纸,从愿景变成日常,从蓝图走向灯火。同志们,城市是一种承诺,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共同设计。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为我们铺就了“未来之路”,现在,到了我们把图纸变为实景、把愿景落在地面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始终坚信:“城市之变”,根在“理念之变”;“城市之优”,成于“细节之优”;“城市之魂”,藏在“人民之中”。在这场人民城市的建设长跑中,唯有让初心如磐,唯有让作风如铁,唯有让责任如山,我们方能不辱使命、不负时代!
让我们坚定不移走好“人民城市”的光明大道,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向着人民满意交卷,为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温暖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全部的光与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