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一)深刻把握理论内涵,增强政治认同。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实践要求,它既立足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过去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正是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们明确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充分证明,只有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找准发展的正确方向,避免走弯路、犯错误。

(二)坚持学思用贯通,做到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提高了全市的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是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

---此处隐藏2497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教育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医疗方面,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就业方面,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社保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二)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此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为契机,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