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坚守教育初心践行作风建设以清正之风培育时代新人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聚焦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围绕“坚守教育初心、践行作风建设、培育时代新人”主题上专题党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央作风建设精神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高度契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教育系统落实作风建设精神,不是简单的“纪律要求”,而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内在需要,是净化教育生态、维护教育公平、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师德师风成为教育行风的“第一标准”

(一)以政治引领筑牢师德根基。立德树人,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是教育领域落实作风建设精神的政治底色。要把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教材”,纳入教师培训“必修课”——引导教师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两个维护”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上守好“政治关”,杜绝错误思潮渗透;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围绕“教师的初心是什么”“为谁站好三尺讲台”等主题,推动教师从思想深处厚植“国之大者”情怀,把“为党育人”的使命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师生互动中。去年,我们组织“百名教师访红色基地”活动,老师们在延安窑洞前重温入党誓词,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感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许多教师回来后主动调整教学计划,把红色故事融入课程思政,学生评价“课堂有了‘温度’,信仰有了‘模样’”。这说明,政治引领到位了,师德师风就有了“主心骨”。

(二)以制度建设划定行为底线。师德师风建设既要靠“自觉”,更要靠“制度”。要细化师德规范,对照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结合教育行业特点,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明确“严禁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禁在教育教学中敷衍塞责”等具体禁令,让教师清楚“什么不能做”;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全过程,对违反师德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完善举报监督机制,开通“师德师风监督热线”“网上举报平台”,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让师德师风建设在“阳光”下运行。我市某中学教师因接受家长宴请并收取礼品被举报,我们迅速启动调查,依规给予记过处分并调离教学岗位,同时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以案促改”专题活动。这件事警示我们,制度的“笼子”越严密,师德的底线越牢固,教育的行风越清正。

(三)以典型示范涵养育人情怀。作风建设精神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教师“用心教书、用情育人”的行动中。要选树“身边的榜样”,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挖掘一线教师中扎根乡村、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典型案例,让广大教师学有标杆——比如我市乡村教师李XX,30年坚守山区学校,用微薄工资资助47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住在简陋的教师宿舍,他的故事被学生写成作文《大山里的灯塔》,感动了无数人;要讲好“师德故事”,通过师德报告会、教师论坛等形式,让榜样走上讲台分享育人经历,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从而自觉把作风建设精神转化为“潜心育人”的内生动力。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当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种朴素的情怀,正是师德师风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我们弘扬典型、涵养情怀的意义所在。

---此处隐藏4912字,下载后查看---

五、以清正教风培育新时代接班人,让作风建设精神在“育人链条”中落地生根

(一)让“清正教风”浸润“学生心灵”。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作风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要把作风建设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有机渗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等内容,比如在讲解“谁知盘中餐”时,引导学生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作风要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务实奉献”的意义,我市某小学开展“红领巾监督岗”活动,让学生轮流监督校园内的浪费行为,带动全校形成“节约光荣”的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言行中展现优良作风——比如拒绝家长送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用“身教”代替“言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从来不要我们送礼物,却总是花很多时间帮我们改作文,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师德课’。”这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成长的“活教材”。

(二)让“清朗校风”涵养“校园生态”。校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落实作风建设精神,必须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要整治“校园中的形式主义”,精简各类评比、检查、台账,让教师从“填表报数”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倡导“简约质朴”的校园文化,反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比如规范校庆活动、运动会开支,杜绝“豪华庆典”“过度包装”;建立“家校亲清关系”,明确教师与家长交往“负面清单”,禁止教师参加家长宴请、接受家长礼品,引导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正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我市某中学制定《家校交往“十不准”》,家长反馈“沟通更顺畅了,关系更简单了”。当校园里少了功利化的喧嚣,多了求知问学的宁静,教育就回归了本真,学生才能在清朗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让“时代新人”传承“优良作风”。培育时代新人,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要讲好“作风建设故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向学生讲述“中央作风建设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焦裕禄、孔繁森等榜样的作风事迹”,让年轻一代了解“作风建设为什么重要”;开展“作风实践活动”,组织中学生走进基层社区,体验“一线工作法”,让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在实践中感受“务实作风”的力量。

同志们,正风肃纪的号角始终嘹亮,廉洁自律的底线不容触碰。让我们以今天的党课为新的起点,把中央作风建设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以“永远吹冲锋号”的韧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住纪律红线、筑牢思想防线、涵养清风正气,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