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围绕为基层减负这一重要议题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意义重大,恰逢其时。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有深度,很受启发。结合近期我们在7月18日组织开展的专题学习,特别是观看了《一会儿车一到,咱们就把锣鼓响起来》这部微电影后,我感触颇深。下面,我结合宣传部门的职责使命,谈三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顽固性与复杂性,在思想上真正“减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变异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以新的面目出现。微电影《一会儿车一到,咱们就把锣鼓响起来》所揭示的场景,虽然夸张,却极其生动地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它警示我们,有些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脱离群众、背离实际,是典型的“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看不见”的错误政绩观在作祟。
长期以来,“文山会海”是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两座大山。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撰写报告、制作台账、应付检查的无尽循环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反映,虽然明面上的红头文件有所减少,但各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工作群下发的“白头文件”、通知要求却层出不穷,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
更为隐蔽的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种政务APP、小程序、公众号本应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新的负担。强制打卡、过度留痕、滥用排名、点赞评比,让基层干部“指尖”劳累,“心尖”疲惫。甚至出现了“干得好不如晒得好”的怪现象,工作围着屏幕转,干部围绕“留痕”干,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此处隐藏1960字,下载后查看---
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的“虚”,增的是干事创业的“实”;减的是基层干部的“负”,增的是人民群众的“福”。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推动XX旗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认识到,“减负”不等于“减责”。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党建、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等中心工作上来。我们要通过减负,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实干为要、实绩为准”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有舞台、受尊重、得重用;让那些热衷于搞形式、做虚功、投机取巧的人没市场、受惩戒、坐冷板凳。
我们要通过减负,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指尖江湖中走出来,就必然会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里。当我们的干部有时间坐到群众的炕头上,耐心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的干部能及时出现在矛盾纠纷的第一现场,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当我们的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惠及每一位群众,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加坚如磐石。
同志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宣传战线的同志,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韧劲,扎实推进这项工作。让我们以此次学习研讨为新的起点,以实干立身,以实效正名,切实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把干部的干劲提上来,把发展的质量搞上去,为奋力谱写XX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