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基于此,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对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工作建议。

一、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xx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xx家,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xx家、数量居全省第x位。

从产业分布看,xx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xx食品类企业占据较大比例,达xx家,占比为xx%,而文化产业类企业相对较少,仅有x家,占比xx%。

从区域分布看,xx高新区、xx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xx家、xx家。此外,有x个县(市、区)拥有3家以上。镇坪县目前尚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处隐藏2529字,下载后查看---

(一)聚焦产业链群建设,助推中小企业提质升级。一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遵循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则较少。应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制(修)订,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组织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工作机制,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支持民营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搭建产业链开放合作平台,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持续开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以“链长制”为抓手,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现有及拟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幅提高有技术研发活动企业比例,持续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利用xx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打造开放共享共创式创新平台,实现行业共性技术资源与成果共享。

(二)发挥知识产权价值,促进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评估交易流转制度。深度融入xx创新驱动平台,加强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综合评估专项机制和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科学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确保知识产权交易和流转合规进行,加大融资业务开展力度,实现对企业创新的反哺。二是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有效汇集创新资源。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主动与大型企业对接,通过为大型企业提供创新产品与服务,融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链。引导大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完善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大数字化宣传推广,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意愿。通过组织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认知,促进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引导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深度“上云用数赋智”。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数字技术渗透和应用,组织开展“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二是健全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实现个性化技术改造。搭建xx市专精特新数字平台,促进关键数据资源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流通共享。通过提供便利融资、创新基金、创业扶持等服务,消除中小企业“数字鸿沟”。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根据其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等特点,量身定制数字化方案,实施“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四)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资源供给。一是设立离岸科创中心。通过在xx、武汉、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设立离岸科创中心,构建“引才在外地、用才在xx”的开放性科创新格局,有效解决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为xx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定制化培育。推行市内高校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培养定制化的技能人才模式,即高校和企业建立产教联盟,实施“工匠型”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高素质新生力量进入制造业领域。加强职业规划和培训,为技能型人才量身打造职业发展路线,鼓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晋升高级职称,实现自身价值。

(五)构建多元融资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推进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和“近期、中期、远期”三清单建设,形成梯度推进格局。积极开展“登门服务”活动,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做好企业上市跟踪服务。制定落实多层次资本市场奖励办法,鼓励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更多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创新优化金融产品。一方面,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相匹配的融资产品,精简审批流程,弱化固定资产担保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区域发展评估,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在线受理,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另一方面,转变传统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信用评价体系,更加注重以成长性指标为核心的系统性评价。为融资经验不足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业融资辅导与咨询,使企业能更好理解融资过程与方式,选择适合企业的普惠融资工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