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00名,截至2025年7月底,实有在编人员85名,空编15名,空编率达到15%。近年来,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新鲜血液,近三年累计新进人员18名,但同期因调动、辞职等原因流失人员达23名,人员净流失5名,队伍的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一)人员结构分析
1.岗位结构:现有85名在编人员中,管理岗位20人,占比23.5%;专业技术岗位55人,占比64.7%;工勤技能岗位10人,占比11.8%。专业技术人才是单位主体力量,但高等级岗位设置偏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2.年龄结构:整体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布。35周岁及以下青年干部24人,占总人数的28.2%;36至45周岁的中坚力量38人,占比44.7%;46周岁及以上人员23人,占比27.1%。青年人才储备不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龄断层隐忧。
---此处隐藏3840字,下载后查看---
(三)优化“留才”环境,提升职工归属感与幸福感,稳固事业“压舱石”
一是健全薪酬激励与福利保障体系。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建立与公务员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和福利待遇标准,逐步解决事业单位人员交通补贴等关键性待遇问题,实现“同城同酬”。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紧密挂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干部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家”的氛围。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青年职工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新进人员在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科学统筹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规范人员抽调借用程序,杜绝随意性、长期性借用,确保单位核心力量能聚焦主责主业。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式为内部减负增效,严格控制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检查,保障干部职工的休息权利,创造更为健康、可持续的工作环境。
人才队伍是推动单位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根本保障。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全面落实各项举措。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单位上下的共同努力,定能逐步破解人才难题,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为奋力谱写XX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