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城市运行的“主动脉”,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率先学深悟透。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我们以更高站位体悟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将交通工作融入城市现代化全局思考谋划,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凝铸思想坐标,精准领会城市工作新内核
(一)深悟历史性成就的战略根基,锚定“人民至上”坐标轴。中央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根本在于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核心在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交通运输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石工程,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交通网络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承载公平、托举民生的社会通道。要深刻把握“城市有机生命体”的系统论思维,把交通规划作为“城市骨架”来塑造,杜绝碎片化建设。当前我市交通在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尚有差距,亟须以内涵式发展替代粗放扩张,推动资源向人口密集区、产业薄弱区倾斜。更要警惕重硬件轻服务、重建设轻治理的倾向,将群众出行满意度作为核心标尺,让“最后一公里”真正畅通民心。
(二)把准阶段性转换的历史方位,校准“内涵提质”新航向。会议指出城市发展已转向“存量提质增效”新阶段,这要求交通工作同步转型。我市现有路网密度已达XX公里/百平方公里,但枢纽衔接效率不足、多式联运占比偏低等问题突出。须以系统思维破除“摊大饼”路径依赖,从追求里程增长转向结构优化。一要推动干线网络“强筋健骨”,提升XX高速铁路、XX货运通道能级;二要加速支线网络“毛细血管疏通”,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攻坚;三要构建枢纽集群“立体联动”,打造XX空铁综合枢纽、XX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过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改造,实现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
---此处隐藏2525字,下载后查看---
推进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机制创新、能力淬炼、作风锻造上下实功。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要求我们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以科学治理提效力,以过硬作风增动力。
(一)创新协同机制,激发治理新势能。构建融合指挥体系。建立“规建管养运”一体化工作专班,由市委统筹交通、发改、资规部门协同;推行“路长制+网格化”治理模式,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压缩周期30%。优化政策供给链条。出台《XX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配套制定智慧交通、绿色货运专项政策;设立交通领域REITs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完善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规则,为无人配送划定测试路段。强化绩效评估闭环。建立“民生交通指数”考核体系,引入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严控造价超支;实施“红黑榜”通报制度,督查结果与干部考核直接挂钩。
(二)淬炼专业队伍,厚植攻坚硬实力。锻造政治铁军。深入开展“交通大讲堂”,轮训干部1000人次;组建重大项目攻坚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200个;严明招标投标“十严禁”纪律,开展廉政风险点专项排查。提升专业素养。实施复合型人才培育计划,定向培养智慧交通工程师50名;建立高校产学研基地,联合攻关BIM技术应用;组织赴XX先进城市对标学习,引进枢纽经济规划高端人才。创新激励模式。设立“金哨奖”奖励安全标兵,“智路奖”激励技术创新;畅通技术职称晋升通道,破格选拔青年骨干;建立容错纠错清单,保护改革探索积极性。
(三)锤炼实干作风,涵养政治新生态。大兴调研之风。开展“坐公交、走末梢”专项行动,领导班子每周体验公共交通;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每季度召开货运司机恳谈会;梳理群众热线TOP10问题,挂图作战限期销号。力戒形式主义。精简会议文件30%,推行“多检合一”联合督查;叫停“盆景式”示范工程,严禁刷白墙式道路美化;推行电子路政巡查,替代纸质台账留痕。筑牢安全底线。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落实重大风险“三个必须”;完善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储备应急物资5000万元;建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实现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同志们,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的宏伟蓝图,赋予交通运输战线前所未有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初心,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硬核担当,必须将会议精神转化为“优化路网、畅通血脉”的施工图,锻造成“绿色转型、智慧跃升”的强引擎,固化为“安全韧性、民生普惠”的压舱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奋力书写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交通答卷,为XX市加快建成创新宜居美丽文明智慧之城提供坚实支撑!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