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表现: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党的教育方针的系统性、深层次学习不够,存在“惯性思维”,对标对表中央最新精神要求不够及时。
具体案例:在制定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时,班子成员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内涵研讨不深,规划初稿仍沿用过去以规模扩张和学科设置为主的传统路径,对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思考不足,导致规划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有待加强。直到上级部门反馈意见后,才组织专题学习和修订。
2.问题表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顶层设计和督导力度不足,理论学习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此处隐藏7333字,下载后查看---
1.(一线教师党员)我存在“守摊子”思想,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足,教学方法多年一成不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冲击,我仍然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对智慧教学工具、混合式教学等新方法了解不深、运用不熟。比如学校推广某在线教学平台,我因为觉得操作麻烦,学习成本高,至今没有在我的课程中真正用起来。
2.(科研岗党员)我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不敢挑战前沿领域的“硬骨头”。我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短平快、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对于那些周期长、风险大但具有重大理论或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我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恒心。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阻碍了我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也辜负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期望。
3.(行政管理岗党员)我在工作中安于现状,责任心不强,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懈怠思想。对于一些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我习惯于“等、靠、推”,而不是主动上前、积极作为。比如,在推进一项涉及教务、学工、后勤多个部门的数字化改革项目时,我作为牵头部门的联络人,没有主动去协调各方,而是坐等其他部门反馈问题,导致项目进度缓慢。
4.(辅导员岗党员)我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时,担当作为不够,有时会把问题上交或转给其他部门了事。比如有学生向我反映,家庭经济突发重大变故,生活陷入困境,我只是简单地告知他可以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的流程,并没有主动帮他联系相关部门,全程跟踪办理情况,也没有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远远不够。
5.(教工支部书记)我作为支部书记,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存在“两张皮”现象。组织的支部活动多是读文件、学讲话,与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实际结合不紧密,吸引力不强,导致部分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比如在谋划主题党日活动时,我没有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来设计载体,而是简单地组织了一次参观,未能有效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