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与深化基层减负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本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学习研讨会,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重要论断,聆听各位领导的深刻阐述,我深受教益与启发。深刻认识到,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思想根基,力戒形式主义是为民服务的必要保障。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妇联系统的干部,深感这一课题对推动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将结合自身实践,围绕会议主题,汇报三点个人感悟。

一、固本培元,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

总书记强调:“GCD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理解何为正确政绩观,关键在于把握其“为谁树绩、树何样绩、何以树绩”的核心要义。它要求我们必须超越狭隘的功利考量,摒弃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数字政绩”,真正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上。

(一)明晰政绩观的根本性质:政为民所树,权为民所用。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属性在于其鲜明的为民指向性。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一切权力和工作的源泉归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们追求政绩的立场与目的。在实践中,就是要将“妇女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具体体现为三个维度:首要在于立场选择。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审视工作方向是否符合妇女群众根本利益,是否响应其现实关切。决策环节必须体现民心民意,执行过程务必贴近民情民生。其次是目的纯粹性。追求政绩的动力应来源于对群众福祉的真诚关切,而非个人升迁的狭隘追求或部门利益的短视考量。要警惕将公共权力私有化、部门化倾向,确保每一分公共投入、每一次政策倾斜都能精准滴灌至亟需帮扶的妇女群体。再次是价值排序的优化。真正重要的政绩,是那些虽未必显赫于报表文牍,却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里子工程”。相较于表面的活动场次、材料厚度,那些能够破除阻碍妇女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提升其生活品质与获得感的努力,方显价值分量。妇联工作的评价重心应转向服务的温度、覆盖的广度、解困的效度。

---此处隐藏5225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对于妇联工作而言,重心在于推动减负所释放的资源切实转化为服务妇女儿童、增进家庭福祉的强劲动能。

(一)推动服务供给向精准化、个性化转变。将减负赋能的红利首要体现于服务模式的深度转型。为此,必须构建以妇女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体系。一是深化精细化需求识别。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妇女民情民意收集机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网格员走访、第三方调查等手段,动态掌握不同年龄、职业、区域妇女群体的共性诉求与个体困难。基于数据驱动进行需求分层分类分析,绘制精准服务“需求地图”。二是实施服务项目精准定制。根据需求图谱,在妇女发展、权益维护、家庭教育、健康关怀、困境帮扶等关键领域,设计与推出符合特定群体实际状况的服务项目包。如针对创业妇女,推出“创业孵化+融资对接+能力提升”组合式支持;针对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生活帮扶”一体化关爱。三是畅通服务响应“直通车”。简化服务流程,开通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捷申请通道。推广“妇女点单、妇联派单、机构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压缩中间环节,提高响应速度。引入服务承诺制与限时办结制,确保服务供给不因层级而衰减、不因形式而虚化,直达妇女身边。

(二)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协同联动效能。打破工作壁垒,强化资源整合,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由之路。因此,需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一是纵向贯通增强系统合力。健全旗、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的权责清单和协作流程,明晰层级职责,确保政策指令顺畅下达、基层实情有效上传。强化旗妇联对基层的政策指导、资源调配和专业支持能力,避免责任层层“甩锅”。二是横向联动打破部门隔阂。深化妇联组织与政法委、公检法司、教育、卫健、人社、民政等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在妇女维权、家庭纠纷调解、困境帮扶等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力量互助、程序衔接。推动建立联席会议、案件转介、联合督办制度。三是社会协同聚合多元力量。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妇女社会组织、巾帼志愿者团队。通过项目化运作、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积分等方式,搭建平台,链接社会组织、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资源共同参与服务供给。建立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促进社会爱心力量与基层服务项目精准匹配,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支持网络。

(三)夯实干部能力保障服务永续发展。最终的服务质量与深度取决于一线干部的专业素养与执行能力。故而,必须持续强化基层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系统性强化核心履职技能。围绕妇女维权法律实务、家事调解技巧、心理咨询与疏导、就业创业指导、项目策划与管理等核心能力模块,开展体系化、场景化的专业培训。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复杂问题、引导妇女自我赋能的能力。二是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格局。组织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趋势、科技创新动态对妇女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升干部对社会变迁中妇女发展新问题的前瞻洞察与战略应对能力。三是弘扬务实深耕的专业精神。引导基层干部将下沉服务作为常态工作方式,倡导“身入更要心至”,面对面了解妇情、点对点纾解困难。鼓励探索“在地化”工作法,如建立干部联系点(户)制度,培养干部成为“情况通”、“活地图”、“贴心人”。完善基层实践经验交流分享机制,激发“比学赶帮超”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懂妇女、爱妇女、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基层妇联干部队伍。

同志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实践革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扫除障碍、激发活力的关键举措。两者贯通协同,方能汇聚起服务妇女儿童事业的磅礴力量。诚如总书记所嘱:“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妇联战线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将始终铭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常修为民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砺实干之能。以此次学习研讨为新的起点,不断校准政绩标尺,精耕服务沃土,把减负增能的实效转化为妇女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我将与各位同仁一道,以“枝叶关情”之心躬身为民,以“滚石上山”之力破题攻坚,在服务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妇女姐妹信任的实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