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地有魂强根基,夯实“思想铸魂”的主阵地
一是以“思想统领”筑牢阵地灵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党建阵地首先成为理论学习的首选地、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依托各级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打造“固定课堂+流动宣讲+红色微课堂”三位一体的理论宣讲矩阵,通过专题学习会、主题党课、青年夜校、情景式党史课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影”随脚步、“理”走进实践。以“每日一学、每周一讲、每月一评”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打破“文件上墙”的静态模式,实现从“纸上学”向“心中悟”再向“行动做”的全链条转化。
二是以“组织嵌入”构建阵地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动阵地规划“一盘棋”、资源配置“一张网”、阵地形态“一体化”。按照“因地制宜、融合共建、统筹推进”的思路,科学规划设置机关党支部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园区红色驿站、两新组织党建空间等五类阵地,构建“点线面”结合、“线上线下”联动、“室内室外”融合的立体党建矩阵。推动阵地形态从“会议型”向“功能型”转变,空间布局从“党务专用”向“服务多元”转型,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跃升。
三是以“文化浸润”涵养阵地气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党,在阵地建设中全面融入红色元素、本地特色与时代气息,通过展陈设计、标识美学、空间视觉等多维度融合,塑造“红色文化气场”。统一设置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组织架构等“六面上墙”基本要素,结合地域风貌打造“一厅一角一廊”:即“初心宣誓厅”“廉洁文化角”“红色记忆长廊”,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处空间都生动。同步打造“党建书架”“红色影院”“党史展演台”,把阵地打造成党员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学得进的“精神会客厅”。
二、功能有形强服务,锻造“实干聚能”的桥头堡
---此处隐藏3042字,下载后查看---
五、作用有感强引领,擦亮“组织旗帜”的风向标
一是以“政治功能强化”擦亮战斗堡垒底色。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阵地建设的首要方向,聚焦“筑牢主阵地、巩固主渠道、守好主战场”,强化党建阵地在党性教育、组织生活、政治引导中的中心地位。聚焦“组织生活有质量、党员身份有尊严、组织决策有权威”,推动党员在阵地中定期“充电”、干部在阵地中定向“赋能”、群众在阵地中凝聚“人心”。注重政治仪式塑造,推广“政治生日”“初心回访”“先锋亮晒”等制度,把党性教育从“理论传输”升华为“精神洗礼”,把组织生活从“规矩流程”升华为“信仰锤炼”,真正把阵地建成党员的“精神归所”和党的“前沿堡垒”。
二是以“组织力提升”放大引领辐射效应。以党建阵地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纽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组织力从“点上发力”向“全域贯通”跃升。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建阵地与网格化治理、群团服务、矛盾调解等深度融合,打造“红色议事亭”“邻里睦心屋”“先锋调解室”等服务触角,实现阵地建在一线、党群心在一起。推动党员作用“链式延伸”,通过“微服务+微项目+微积分”机制,引导党员在“阵地活动”中“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使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感召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让阵地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是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检验建设成效。坚持阵地建设“为民而建、因需而设、以用为本”,把党员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尺。建立“群众点单—支部领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机制,推动服务清单化、事项精准化、评价常态化。探索“阵地开放日”“党群恳谈会”“服务微心愿”等群众参与形式,打通党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开展“阵地测温”活动,通过“民声听一听、服务比一比、效果晒一晒”,让阵地建设“冷不冷”群众说了算、“实不实”数据能衡量、“强不强”实践见真章,真正把阵地建在群众心坎上。
聚“点”成“网”促蝶变,由“阵”而“兴”开新篇。阵地连着支部,支部系着民心。党建阵地建设不是“建了什么”,而是“激活了谁、凝聚了谁、改变了谁”。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政治建魂、功能建强、制度建稳、活动建实、作用建深”五维并进思路,推动党建阵地从“有形有物”走向“有感有魂”、从“建成使用”走向“建好管活”,把每一寸空间都打造成为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能量场”,让基层党组织的旗帜在阵地上更加鲜亮,在群众中更加鲜明,在时代中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