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于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风,是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关系最直观的“晴雨表”。社风民风,则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党风与社风民风,如同源与流,根与叶,前者是决定性力量,后者是最终呈现。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具体的实践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从“生命线”高度把握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风问题,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党正是依靠紧密联系群众,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更加复杂。总书记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这绝非小事,而是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近期,县委常委会、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充分表明了县委一以贯之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作为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办公室的同志必须带头领会其深刻内涵。优良的党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位党员干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评判党风,不只是看文件、听报告,更是看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一个干部的作风,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形象。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视为捍卫党的“生命线”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此处隐藏1663字,下载后查看---
首先,畅通“听”的渠道,搭建情感共鸣的“连心桥”。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县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比如深入基层的“654321”帮扶工程经验,让干部与群众有更多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要善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平台,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够“一键直达”,并得到及时反馈。让群众感觉“有人听、有人管”,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其次,提升“办”的质效,办好群众可感的“暖心事”。服务群众,最终要落到解决具体问题上。要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把工作做实做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结合乡村振兴、城市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中心工作,把作风建设融入其中。例如,在项目推进中,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在窗口服务中,多一些换位思考的耐心。要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党的温暖。
再次,树立“领”的标杆,当好风清气正的“风向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作风,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领。要大力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牢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中枢机构,更要带头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整顿”之类的自我革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当党员干部都能做到清正廉洁、务实担当,这种优良的作风就会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净化社会风气,带动形成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民风。
同志们,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县委办公室将以此次学习研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在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上走在前、作表率,为推动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社风民风焕然一新,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