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前期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处置演练成果,分析当前我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确保灾后无大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卫健委(疾控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队员,以及市教育局、水务局、应急局、海关等相关部门代表。刚才,市疾控中心、*县卫健委就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洪涝灾害过后,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后,有超过30%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传染病疫情反弹,其中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占比高达70%以上。例如,20世纪90年代,*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地区由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引发了大规模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累计报告病例超过5000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当前,我市刚刚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虽然经过前期的努力,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洪水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生活垃圾、污水横流,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受灾群众大多集中在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大,生活环境相对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临时安置点230个,安置受灾群众15.6万人,其中老人和儿童占比超过40%,这部分人群抵抗力较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同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进一步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此处隐藏4817字,下载后查看---
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为支撑。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保障防疫物资采购、应急演练、人员培训、环境消杀等工作的需要。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投入灾后卫生防疫资金5000万元,后续还将根据工作需要继续加大投入。
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卫生防疫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关心关爱卫生防疫人员,落实好各项福利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卫生防疫队伍力量,不断提高我市卫生防疫工作水平。
四是要加强督导检查,市政府将组织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各县(市、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建立健全督导检查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同志们,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力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各项工作,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