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在*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察看了*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走访了*村和*村,了解了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情况,并深入*村调研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一路走来,我看到了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感受到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体会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总体印象深刻,倍感振奋。
刚才,我们又听取了镇里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大家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不遮不掩,提建议中肯实在。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调研会,也是一次现场办公会。下面,结合我的观察和思考,围绕*镇下一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文旅融合,高站位擘画区域发展新蓝图
*镇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旅游。*景区是我们县乃至全市的一张金名片,其开发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旅游产业的能级,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今天在项目现场,看到游客服务中心、民宿酒店、地下车库等工程正在有力有序推进,我深感欣慰,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高水平文旅项目的建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满足于“建起来就行”,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下一盘大棋。
---此处隐藏3287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规模化”之路。*镇立足资源禀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1.75万亩经济林果,特别是“双椒”套种、油橄榄、中药材等产业,已经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铁杆庄稼”。数据显示,仅“双椒”产业一项,就曾带动471户2011人增收,户均增收达到7000元以上;油橄榄产业预计产值可达300万余元。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巩固。要继续在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态势。要加强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努力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把我们的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从“卖得好”向“品牌响”升级。
第二,要创新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农民的腰包上。我们在*村等地看到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它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下一步,要着力优化这种联结机制。要推动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在利益分配上向普通农户倾斜。我了解到,有些地方探索的“7:2:1”分红模式,即利润的70%用于社员分红,20%用于合作社再生产,10%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这个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要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分红拿“股金”、就近务工挣“薪金”、销售产品得“现金”,实现收入渠道的多元化,真正把群众嵌入到产业链中,让他们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第三,要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产业要发展,服务要先行。要持续强化技术服务,我们的农技人员要真正沉下去,像之前那样,“送技术上门、田间搞实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确保每一项关键技术都能精准落地。要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水、用电、融资等难题,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要强化市场营销,顺应“互联网+”的趋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的优质农产品飞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志们,*镇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希望*镇全体干部群众,以此次调研座谈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镇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