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长在局机关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坐在一起开这个座谈会,没有准备冗长的材料,也没有设定严格的发言提纲,就是想让大家松松弦、说真话,聊聊上半年的酸甜苦辣,碰碰下半年的思路火花。窗外蝉鸣正盛,楼下的梧桐叶绿得发亮,可我知道,大家桌上的文件堆得比树还高——刚才路过各科室,看到社保科的小王还在核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补贴台账,预算科的老张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专项债项目的资金分配表,办公室的小李抱着一摞基层调研记录往档案柜里归……这些场景,让我想起年初上班第一天,大家在会议室墙上贴的那句话:“财政人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星光。”

一、回望来时路:在破局攻坚中淬炼“财政底色”

算起来,2025年的进度条已经走过三分之二。这半年,对我们来说是极不平凡的半年。记得春节刚过,市财政局就收到了省厅发来的“提醒函”——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影响,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速较年初目标低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教育“双减”课后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升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等8大类民生项目集中进入资金拨付高峰期,“保基本民生”的压力比往年大了三成。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志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我翻了翻上半年的工作日志: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6亿元,虽然增速放缓,但我们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挖潜非税收入,硬是多争取了3.2亿元的可用财力;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8%以上,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投入1.8亿元,惠及居民2.3万户,比去年同期多了4000户;更让我欣慰的是,在专项债项目谋划上,我们打破了“等上级给项目”的惯性思维,由预算科牵头、各业务科室联动,组建了“项目谋划专班”,仅用3个月就储备了12个符合国家投向的优质项目,其中“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次性通过财政部评审,争取到专项债额度2.5亿元——这是近三年来我们单笔最大的专项债项目。

---此处隐藏2850字,下载后查看---

这些探索让我明白:财政工作要“守正”,更要“创新”;干部能力要“过硬”,更要“过硬得有方向”。接下来,我们还要在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学”的功夫,把政策学习作为“必修课”,不仅要学财经法规,还要学产业政策、民生政策,努力成为“多面手”;二是“钻”的功夫,针对当前专项债项目谋划、数字财政建设等重点领域,成立“攻关小组”,集中力量破解难题;三是“练”的功夫,多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搭台子,让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四、凝聚同心圆:在和衷共济中涵养“家国情怀”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聊“家”的话题。财政局的这个“家”,不大,但很温暖。我记得那年冬天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办公室的老周主动承担起全局的物资采购任务,每天早上6点就去超市排队买口罩、消毒液;预算科的小吴发烧39度,还坚持在家修改年度预算报告,最后晕倒在电脑前,被同事紧急送医;还有退休的老局长,每次局里开会都来“凑热闹”,带着老花镜帮我们核对数据……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财政人特有的“家文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财政局的“家”,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家”。这半年,我收到过很多群众的来信,有位老大娘在信里写道:“我儿子是低保户,今年生病住院花了5万多,多亏了财政补贴,自己只掏了8000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财政局的同志!”还有位企业家打电话说:“我们企业申请的技术改造补贴很快就到账了,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财政局的效率真高!”这些来自群众的认可,比任何表彰都珍贵。

同志们,财政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财政事业从来不是“一时的精彩”,而是一世的传承。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提三点希望:一要“心往一处想”,把个人的成长融入财政事业的发展,把岗位的责任当成家庭的使命;二要“劲往一处使”,遇到困难不推诿、遇到矛盾不回避,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用;三要“情往一处系”,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组织的信任扛在肩上,做一名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财政人。

窗外的阳光已经偏西,座谈会的时光总是短暂。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财政人,既是数字的守护者,更是民生的传递者;既要算清‘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共同书写2025年财政工作的新篇章!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