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在深化与各方合作的同时,通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韧性。如何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尤为关键。为此,建议: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堵点。着力纠治限制企业迁移、歧视性对待外地企业等突出问题,全面清理资质认定等各种显性隐性进入壁垒,破除地方保护。增强制度衔接,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约谈、行政垄断执法等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加强竞争执法和合规引导,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增强监管穿透力,通过有力监管破除统一市场建设的桎梏。加强对企业的竞争合规宣导和培训,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取市场优势。
完善要素市场化体系建设,扩大统一大市场影响力。优化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破除各种政策壁垒,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高效联通,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活力。
支持鼓励引导民企参与国家技术攻关
---此处隐藏8217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近年来,国内核心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针对这些新情况,“鼓励外商投资”“稳定对外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导向和措施需作出积极主动的调整。为此建议:
将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点转移到高端服务业。当前,可以将高端服务业作为吸引外资重点方向,有意识地引入国际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扎根中国,重数量更重质量,为经济结构优化、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战略支点。
鼓励并引导本土优势制造企业出海。企业出海有可能会减少国内投资,建议在各地考核中更加重视GNP(国民生产总值),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参照评价。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模式,建立实体化运作的海外商务服务中心。在重点国家和节点城市设立多层次、多模式、多背景的“海外商务服务中心”,由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实体化运作,聚焦吸引外资和国内企业组团出海,建设成为宣介中国的窗口及外企到中国投资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