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部署,紧扣“稳就业、强服务、保权益、促融合”主线,将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从“进得来”向“留得下、过得好”转变。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焦就业创业,夯实市民化“经济根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一粒纽扣”。我县坚持“产业需求+技能提升+创业扶持”三位一体,着力破解农民工“就业质量不高、岗位稳定性差、创业动力不足”等痛点问题。
年初以来,县人社局联合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开展“农民工就业需求大起底”专项行动,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企业对接等方式,建立覆盖全县23个乡镇(街道)、312个行政村的农民工就业信息台账,精准摸排1.2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及培训需求。针对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用工缺口,我们创新推出“岗位菜单+培训套餐”模式——一方面,联合园区企业、行业协会梳理出电子装配、家政服务、冷链物流等12类热门岗位,形成“月度岗位清单”;另一方面,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站等平台,开设“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班,例如为新裕电子厂定向培养50名机电维修技工、为本地连锁超市培育30名生鲜配送员,实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稳定一家”。截至8月中旬,全县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8期,惠及农民工1600余人次,其中82%的学员通过培训实现就业或转岗,月均收入较培训前增长约15%。
在创业扶持方面,我们打出“政策+资金+服务”组合拳。一方面,严格落实农民工创业补贴、场地租赁补贴等政策,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并简化审批流程,将贷款发放周期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在县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设立“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指导、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今年3月,返乡农民工王强在孵化基地创办的“山货优选”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销售本地茶叶、菌菇等农特产品,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带动周边12名村民就业。据统计,上半年全县新增农民工创业主体47家,带动就业23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初步显现。
---此处隐藏5820字,下载后查看---
1、深化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联合企业建立“技能需求动态清单”,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培训—鉴定—就业”闭环模式,切实提升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2、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年内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00个、社区卫生服务床位80张,推动优质资源向城乡结合部、农民工聚居区倾斜;3、创新政策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情景剧、方言广播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就业、社保、住房等政策,确保“政策礼包”直达末梢;
4、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将农民工的意见建议作为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真正让市民化工作“接地气、顺民意”。
各位领导、同志们,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XX县将以此次汇报为契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让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在城市里“扎根生长、绽放精彩”,为谱写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