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以及市级文明单位代表等。刚才,*区、*县、*街道以及市文旅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特色做法,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136个、实践站2189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网络体系。据统计,2024年全市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8600余场,参与群众达120万人次;举办文化体育活动1.2万场,服务群众230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80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万小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经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重要平台,成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
从我市实际来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是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结构深刻调整,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据市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85%以上的城乡居民希望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78%的群众期待获得更多实用的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填补了基层公共服务的空白。例如,*区学府街道中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23年新址搬迁后,打造了集理论宣讲、文化教育、健身体育、社区便民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全年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服务居民超过1.5万人次,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驿站”。这充分证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此处隐藏4787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督导考核
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一是开展常态化督导。组建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督导检查,2024年共开展督导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30个。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三是注重群众评价。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意见建议,2024年群众满意度达89%,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四)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是宣传先进典型。挖掘宣传在文明实践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2024年全市共宣传报道先进典型86个,其中街道志愿者的事迹被省级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二是推广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发工作简报52期,供各地学习借鉴。三是营造社会氛围。在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宣传展板等,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2024年,全市新增文明实践公益广告1.2万处,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新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