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蚊媒活动高峰期与传染病高发季,截至2025年8月7日,我市面临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处于高位。“两热”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蚊-人”之间传播,其传播链条具有隐匿性强、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为有效应对严峻的防控形势,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XX社区的疫情防控“十日攻坚行动”为范例,探索并实践了一套“党建引领、全域统筹、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模式,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势头。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后续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
面对“两热”疫情的突发性与严峻性,建立一个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取得防控胜利的根本保障。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压实领导责任。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对标市级工作要求,将“两热”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参照市级建立的由市四套班子成员包镇、市直部门包村的“金字塔式”包联体系,街道层面同步建立班子成员包联社区、社区干部包联网格的责任机制,确保各项指令与措施能够无缝传导、直达末端,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二是实施专班运作,提升协同效能。为实现精准调度与资源整合,街道层面组建了“两热”防控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环境整治、宣传动员、督导检查等若干工作组。各组由分管领导牵头,抽调卫健、城管、公安、宣传等部门骨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与扁平化管理。每日召开调度会议,通报最新疫情动态、蚊媒密度监测数据及工作进展,分析研判风险点,快速决策并部署次日工作任务,确保防控工作始终保持科学、有序、高效的运行节奏。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街道党工委号召辖区内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亮身份、做表率”,积极投身防控一线。广泛动员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点部门及“两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支援,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居民群众共同组建“党员突击队”,在环境清理、入户排查、宣传引导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防控效能。
---此处隐藏2341字,下载后查看---
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阻断“两热”传播链条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街道上下将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
一是聚焦源头清理,开展地毯式整治。联合市政环境公司等专业队伍,聚焦房前屋后、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公园绿地、闲置土地等重点场所,全面开展以清除积水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严格遵循“翻、填、清、疏”四字诀,对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罐、坑洼地面等各类小型积水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对大型积水,如建筑工地基坑、景观水体等,采取投放灭蚊幼缓释剂或养殖食蚊鱼等生物防治措施。XX社区在此次攻坚行动中,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1处,清理积水容器、杂草杂物1357处,清运积存垃圾、废旧杂物达69.7吨,从源头上极大地压缩了蚊虫的孳生空间。
二是实施专业消杀,降低成蚊密度。在做好环境清理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消杀队伍,根据蚊媒活动习性,科学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对绿化带、垃圾中转站、地下车库等成蚊栖息地,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等专业设备进行空间喷洒,快速降低成蚊密度。在整个攻坚行动中,XX社区累计处置消杀药物195千克,消杀面积高达22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病毒通过成蚊叮咬传播的风险。
三是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群防群控氛围。防控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持续强化健康宣教。线上,利用AAA公众号、业主群、社区网格群等平台,及时推送防蚊灭蚊科普知识、工作动态和倡议书;线下,通过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组织志愿者入户派发宣传单和防蚊用品等方式,将防控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广泛的宣传动员,成功引导居民群众的思想从“要我防”转变为“我要防”,形成了“人人知晓、家家行动”的浓厚社会氛围,为防控工作注入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力量。在此次行动中,共发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达1336人次,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社会屏障。
总结此次“两热”疫情防控工作,其核心经验在于成功构建了一个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专业力量为骨干,以全民参与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下一步,XX街道将继续对标防控要求,坚持“严、细、实”的工作标准,固化成功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蚊媒防控工作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更为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