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X,在X老年大学任教音乐剧课程,研究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任X青年合唱团女高音声部长。今天能在全省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学感悟。我发言的题目是《夕阳无限好,舞台正青春》,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纯粹的热爱只为音乐剧。音乐剧融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是一种包容度很高、极具舞台魅力的综合艺术形式。xx老年大学开创性地在老年教育领域里开设了音乐剧课程,让这门相当年轻的艺术,成为银龄学友绽放活力的一把钥匙。作为老师,我想让音乐剧之花,在老年大学的乐土上光芒绽放。
一、摸准学情,用热爱擦亮音乐剧教学底色
与其说教学老年学员,不如说和一群可爱的“大朋友”在艺术里玩。备课之初,我了解到班级里许多学员是省直机关退休下来的音乐剧爱好者,因此,我将音乐剧演唱设定为本学期的教学底色,向外延伸。新课伊始,用红色戏剧引起共鸣。学员们对红色历史往往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许多人经历过或者耳濡目染过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我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课堂上,当一群银发长者探索并尝试在舞台上表演“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做奉献的故事时,他们用台词和音乐完美地诠释了“红色精神”,我想这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理想信念。接着,用角色体悟剧目的鲜活。我带领学友们围绕不同时代、风格的曲目进行音乐剧的表达练习,在拓展音乐剧声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家重点理解演唱者的身份背景和歌词含义。这些曲目旋律优美、情感充沛、故事温暖感人,学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相互间主动讨论演唱角色的习惯。课上,我积极鼓励大家演绎属于自己的版本,在多人演唱的共性中寻找个性空间,体验音乐剧“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躬耕不辍,用舞台演绎激发学习内生力
---此处隐藏1429字,下载后查看---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们班真是“卧虎藏龙”!不仅歌唱得好、戏好,还有黄梅戏、京剧唱得地道的学友,有弹得一手好琴的,有擅长舞蹈的。因此,后半学期,我根据学员们所学过的曲目,结合了大家个性化的特点,创作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音乐剧剧本。剧本中融入了黄梅戏演唱、舞蹈表演、钢琴弹奏、音乐剧曲目合唱等元素。有些学员的英文能力出乎意料的好,于是我将世界经典的音乐剧曲目《Memory(回忆)》改成中英文结合版,放进了剧本里,作为全剧的高潮。银龄学子在老年大学的夕阳里泛着光,皱纹里盛着笑,那些融合的元素,反倒成了最动人的华章。让我懂得,所谓老年教育,不过是为岁月安上琴弦,让每个黄昏都能弹出新的乐章——原来生命最嘹亮的歌唱,往往藏在时光最深的褶皱里。
三、教学相长,用角色雕琢赋能银龄新活力
后半学期的教学,与其说我是教者,不如说更像是唤醒者与陪伴者。音乐剧是集体艺术。自从剧本发下去,大家的学习热情愈发高涨,学员们互相帮助,有表演经验的学员主动在课后带领大家排练,一遍遍雕琢人物在舞台上的走位及肢体语言。有一位学友,她从未有过戏剧表演经历,在挑选角色中,勇敢地选择了一个台词量很大的角色。我清晰地记得,在排练的一个多月里,她反复打磨那段台词,一遍遍地练习,课上课下积极与我交流。她的这份努力和专注,也深深激励着我,期末演出时,我看到了她对角色的信念感和在舞台上的那份沉稳,不禁为她超越自我的勇气而感动。那一刻,我也更加领悟到老年大学教学中更深刻的意义:我所教的不是“表演”,而是“表达”,不是“成为演员”,而是“成为更自信、更快乐、更有生命力的自己”。在音乐剧的课堂上,没有单向灌输,学员们的坚韧、乐观、对生活的热爱,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
老年音乐剧课堂的讲台前,我曾以为只要教的是发声技巧与舞台走位,后来才明白,真正要学的人是我——他们用岁月教会我,艺术从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生命对抗时光的永恒唱腔。
夕阳无限好,舞台正青春。愿怀爱与诚,弦歌晚霞情。音乐剧课堂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步、每一次会心的微笑,都在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银发交响曲”。感谢xx老年大学提供的平台,感谢所有可爱可敬的学员们!也感谢在座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尊重、被点亮、被歌唱,老年大学就是点亮这束光的舞台。让我们继续携手,用艺术温暖岁月,用教育滋养心灵,共同为老年朋友们创造更多展现自我、连接社会、享受幸福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