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保障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残疾人保障服务工作情况

(一)多措并举抓就业,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2022-2024年举办职业技能培训246期惠及残疾人7700余人次,开展“助残惠企”“访企拓岗”等就业援助活动160场。出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非遗助残、帮扶性就业等政策文件,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业态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劳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71%。二是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面落实超比例奖励等政策,截至2024年底,全市4286家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04万余人、安置人数同比增长26.6%,为1433家用人单位发放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助973万元。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市县两级164家残工委成员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678名,残工委成员单位安置残疾人比例达43.27%。三是推进孤独症青年支持性就业。创新“1+N”孤独症青年及家庭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心智障碍者家庭资源中心及壹星酿、星融咖、星梦工厂等孤独症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11个、培训超600场,“一对一”持续帮扶孤独症青年90余名,助力47名孤独症青年实现多元就业,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共富示范典型经验、百个助残共富好案例。四是规范加强残保金使用与管理。2022-2024年全市共征收残保金25.7亿元,累计24.38万户用人单位享受残保金优惠政策、减免9.06亿元;累计全市财政安排残疾人事业预算10.45亿元,重点支持残疾人就业、康复、无障碍改造等项目。

(二)多管齐下保权益,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一是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普通学生标准的15倍系全国最高,持证残疾儿童青少年可享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适龄残疾人接收十五年教育比例达99.51%,义务教育段入学率达99.8%。全市建成公办特殊教育学校8所、中小学(含幼儿园)资源教室478个,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孤独症教育专门学校X学校、首家县域孤独症学校X市X学校。健全覆盖学前至研究生阶段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家庭子女助学补助体系,2022-2024年累计发放3377万元助学补助1.82万人,为771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学费、住宿费减免助学资金901万元。二是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市政府将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X、X、公立医院、农贸市场等服务场所累计改造297处。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七批共87个,建设无障碍停车位349个、改造盲道3.89万米,2022-2024年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惠及3000户,无障碍改造率达到95%以上,4个案例入选全省“有爱无碍”无障碍公共服务场所优秀案例。实行XX户籍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自2022年5月政策实施以来惠及市区残疾人603万人次。三是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实现残疾人愿保尽保、应助尽助。2022-2024年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3.2亿元,惠及困难生活残疾人16.45万人、重度护理残疾人29.29万人;财政投入2407万元全额补助残疾人参保意外伤害险,累计惠及52.66万人次;财政补助677万元为持证残疾人参保大病医疗、机动轮椅车等商业综合保险,累计惠及8.88万人次。

(三)多点发力优服务,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一是康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出台孤独症人士全程关爱服务、老年人骨质疏松综合防治等文件,连续三年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投入资金3.3亿元康复救助残疾儿童3.57万人次。高质量完成省市政府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助残任务,提供辅具适配服务1.85万人。为22.84万名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医疗和康复服务,残疾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率达91.43%,基本康复服务率达99.99%。做实做细社区康复服务,推进省市级残疾人自助互助服务基地试点建设,建成6家基地覆盖五类残疾人群体,累计开展专项培训16期服务249人,初步构建“康复治疗-技能培养-心理支持-社会融入”四位一体的残疾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二是托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成日间庇护机构残疾人之家206家,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开展涉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拓展托养庇护、就业培训等服务供给,促进机构内涵式发展。试点推进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在残疾人之家建立帮扶性就业基地14家、工疗车间11家,16周岁以上纳入托养庇护范围的精神、智力、肢体一二级、视力一级残疾人49811人,托养庇护照料服务5549名残疾人,残疾人托养庇护率达11.14%,实现“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片”。

(四)多元发展兴文体,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培育并挖掘残疾人文体人才,培育温籍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获1金1银历史创历史最好成绩,在杭州亚残运会获5金2银3铜佳绩,“省队市办”代表X获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亚军,承办省残疾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获奖牌数全省第一,率全省之先畅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人才评定通道,相关经验在省残工委会议上典型发言。实施文化润残双五计划,全民阅读活动首次全方位融入残疾人阅读元素,“文化润残阅读成长”上榜年度十大品牌,培育X、X、X等优秀残疾人作家群体;市县两级建有残疾人艺术团10个,三年来累计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活动179场、残疾人艺术巡演66场、文体活动进社区222场,惠及3.5万余名残疾人。出台《XX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奖励办法》,X等四地出台配套地方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残疾人参加文艺比赛、体育竞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处隐藏3125字,下载后查看---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地做好残疾人保障服务各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助残共富实践。扎实推进中国残联支持浙江助残共富第二批政策保障与改革事项,全力推动残疾人康复重点联系城市、残疾人融合就业试点、“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等4项工作落地见效,争取打造更多示范先行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和“七优享”工程助残项目,实施“十大助残惠残实事”和“十大助残惠残微改革”双十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全域全周期的社保体系,推动重度护理补贴制度与长护险有效衔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收入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范围,严格执行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协同增长机制,进一步缩小地区间、城乡间残疾人收入差距。

(二)全力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健全“普惠+特惠”就业帮扶机制,以建设残疾人融合就业全国试点为主抓手,深入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创业扶持、职业技能提升等专项行动,打造孤独症群体全链式融合就业样板。积极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实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激活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动能,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确保全市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3%以上。

(三)全面加强康复服务供给。推进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和规范,重点提升辅具适配占比、家庭医生签约、康复服务率等服务指标。持续开展0-6周岁新发疑似残疾儿童信息监测工作,深化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试点建设,争取打造孤独症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关爱先行先试经验。筹备办好2025青科会科技助残论坛,依托中国眼谷、基因药谷等高能级平台,争取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残生态。

(四)全力营造良好社会助残氛围。聚焦残疾人的特殊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体润残行动,组织开展残疾人艺术汇演、工艺美术作品展、残运会等文体赛事,打造更多残疾人文体品牌。深化慈善公益助残服务品牌,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吸引更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力度,深化全链条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