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副区长在2025年三季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X区三季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全面复盘,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我们推动X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市“三抓三促”行动专项工作机制第六次召集人会议精神。这一精神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区市场监管局等5个部门围绕反垄断行动、信用修复审核、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劳动监察员培训、政企走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这种反思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契机。各指标牵头部门也汇报了三季度工作进展,从汇报情况来看,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亮点、有突破,比如一些部门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政策对接不及时、服务效能待提升、企业获得感不强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就像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阻碍X区的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实际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以“三个导向”为引领,在思想破冰上再发力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它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而一个差的营商环境,则会让企业望而却步,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环境大提升,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一)要树牢“政策风向标”意识,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省市近期连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12项新政。这些政策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指南,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部分部门还存在“文件等要领、政策等解读”的被动状态,对政策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改局要牵头建立“政策日历”,每周对上级新规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政策的重点内容和实施要求。同时,通过“营商环境大讲堂”这一平台,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活动。对于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对于基层工作人员,重点培训政策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对于中层管理人员,重点培训政策的制定背景和战略意义;对于高层领导,重点培训政策的宏观导向和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将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市场监管局要组建专班研究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监管局要深入研究反垄断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结合X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合规指导机制。通过开展培训、咨询等活动,引导企业遵守反垄断法律法规,避免出现垄断行为。同时,要改变“一罚了之”的简单执法方式,注重对企业的事前指导和预防,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要强化“服务无止境”理念,在流程再造上求突破。人社局劳动仲裁案件积压、工信局拖欠账款清零进度滞后等问题,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存在“重审批轻服务”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严重影响了服务效能,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高效的审批服务,更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高频事项整合为“主题式套餐”,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出件”。企业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申请表格,就可以办理多个相关事项,大大减少了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例如,企业开办涉及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多个环节,通过“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可以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完成所有手续的办理,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特别要学习兰州新区“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经验。传统的审批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提交齐全的材料才能受理申请,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因为材料不全而多次往返奔波,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容缺受理+信用承诺”模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将“材料不全不办”变为“边补边办”。企业在申请办理事项时,如果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暂时欠缺,可以先行受理,并由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补齐欠缺的材料。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又体现了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此处隐藏4062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构建“上下联动”的协同机制。建立“区领导包抓、部门主责、镇街配合”的三级责任体系。我牵头抓总,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和指导;李军副区长具体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各指标长每周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下周起,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季考核”制度。每周对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让各部门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每月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排名,激发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每季度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的绩效挂钩。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由纪委书记约谈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查找问题、整改落实。

(二)要完善“考用结合”的激励机制。将营商环境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绩效发放“双挂钩”。对于在信用修复、拖欠账款清理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推荐晋升。这些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应该得到表彰和奖励。通过晋升机会的激励,可以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更多的干部投身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来。对于推诿扯皮、企业反复投诉的干部,要取消年度评优资格。这些干部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塞责,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和企业满意度,必须对其进行严肃问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今天会后,组织部要制定《营商环境专项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确保考核工作科学、公正、合理。

(三)要强化“监督问效”的倒逼机制。纪委监委要开展“百日攻坚”专项监督,重点查处“中梗阻”“吃拿卡要”等问题。“中梗阻”问题就像人体血管中的血栓一样,会阻碍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营商环境的优化。“吃拿卡要”问题更是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企业利益,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纪委监委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今天参会的17个部门,会后要立即公开服务承诺,在政府网站、AAA公众号同步公示负责人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通过公开服务承诺和负责人电话,让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方便企业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增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今天的会议既是“期中答卷会”,让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更是“冲锋动员会”,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去。让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打造投资首选地、兴业福地,为X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