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生命线。总书记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新时代加强党支部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人心向背,进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党支部作风不实、不正,就会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下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
(二)加强作风建设是推动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作风正,事业兴。良好的作风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完成各项艰巨任务,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拿出过硬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实干的精神。如果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就会贻误战机、延误发展,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党支部作风优良,就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反之,如果党支部作风疲沓、效率低下,不仅会影响本单位、本部门、本企业的业务工作,更会阻碍整体事业的健康发展,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挑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此处隐藏3700字,下载后查看---
过硬的作风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要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万全村发展的实际成果。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见作风。村干部要带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新区建设发展中,要主动对接镇政府,积极了解产业发展规划;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同时也要维护好村民的合法权益。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务必做到清正廉洁、高效务实。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见作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村人民。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时,要精准、及时、公平。
在建设和美乡村上见作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弘扬新风正气,抵制陈规陋习。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党员要冲锋在前,示范引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在强化基层治理上见作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村级政治生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要展现过硬作风,靠前指挥,组织有力,保障群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