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县委举办的基层干部业务大讲堂上,与各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同志们,共同交流探讨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公文写作是每一位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也是一项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重要能力。今天,我不想讲太多空泛的理论,而是想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历,以及学习一些老领导、老前辈经验的感悟,与大家作一次坦诚的交流。我将这次分享的主题定为“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升公文写作能力”,主要是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益。如有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今天的交流。
一、深刻认识公文写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认知:公文写作绝非简单的“舞文弄墨”,更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事务性工作。它的背后,承载着深刻的政治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广义上的公文,涵盖了各级党政机关用以传达指示、部署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各类文件与君。这些君,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递者,是政策方针落地的推动者,也是干部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一份高质量的公文,通常具备四个显著特征:第一是权威性。公文代表的是组织意志,而非个人观点。其内容必须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一字一句都需有出处、有依据,确保其严肃性和公信力。第二是针对性。公文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每一份文件都是问题导向的产物,源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第三是鼓动性。好的公文语言是有力量的,能够激发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凝聚思想共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它应当能够清晰地描绘愿景,有力地号召行动。第四是指导性。公文的核心功能在于指导实践。无论是工作方案、实施意见还是调研报告,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基层实践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方法论。从这四个特征可以看出,公文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令的畅通,关系到工作的成效,甚至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基层干部,处在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撰写和处理公文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向上的请示报告,还是对下的通知部署,抑或是平行的沟通协调,都离不开公文这一载体。因此,将公文写好看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看作一项核心本领来锤炼,是每一位基层干部的应尽之责。
---此处隐藏4339字,下载后查看---
掌握了以上五个核心要义,相当于明确了“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怎么写好”的实践问题。这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在反复的实践中锤炼三种关键能力。
(一)锤炼谋篇布局的“构思力”。“意在笔先,谋定后动”。一篇好的公文,在动笔之前,其整体框架和核心思想就应已了然于胸。构思力是公文写作的“总设计师”。首先是“立意”。这是君的灵魂。动笔前要反复思考:这篇君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要传递什么核心观点?立意要高远、要精准、要有穿透力。其次是“搭骨架”。即文章的结构。结构要清晰、完整、富有逻辑性。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还是按照时间顺序、逻辑层次来安排,都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清晰的提纲是写好公(文)的“施工图”。提纲拟定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要确保各个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层层递进,共同服务于主题。最后是“选素材”。根据主题和框架,从平时积累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与主题关联最紧密的材料。材料的取舍要服务于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材料堆砌,让人找不到重点。
(二)锤炼遣词造句的“表达力”。文字是思想的载体。精准、规范、简洁、生动的语言,是公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求“准”。公文用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概念的界定、政策的表述、事实的陈述,都必须力求精准,不能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词语。要多用规范的书面语、专业术语,少用口头语和网络流行语。二求“简”。文风体现作风。要力戒冗长、空洞的文风,做到开门见山、言简意赅。能用一句话说清的,决不用两句话。要敢于删减无关紧要的铺陈、不解决问题的套话。简洁的文风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也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三求“实”。君内容要实实在在,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分析问题要一针见血,提出对策要具体可行。数据要准确,案例要典型,不能夸大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四求“力”。在规范庄重的基础上,力求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有力的排比、精当的引用、生动的比喻,来增强君的气势和说服力,但要用得恰当,避免辞藻堆砌。
(三)锤炼反复修改的“打磨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没有一篇好文章是一挥而就的。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是公文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一要核对“政治关”。通读全文,检查是否存在与上级精神不符的观点,是否存在政治上不严谨的表述。这是修改的头等大事,必须慎之又慎。二要核对“事实关”。对君中涉及的数据、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事实性内容,要逐一核实,确保准确无误。一个错误的数据,就可能让整篇君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三要核对“逻辑关”。检查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四要核对“文字关”。从字、词、句、标点入手,仔细推敲,删掉多余的“的、地、得”,调整不当的语序,修正用错的词语,力求每一句话都干净利落、表达清晰。很多时候,一篇高质量的君,修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最初的写作。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提升。同志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学、勤思、勤写、勤改。希望大家都能把公文写作当作一门学问去钻研,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在服务*县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练就过硬的笔下功夫,撰写出更多经得起检验、推动得了工作、服务得了群众的优秀君,为奋力谱写*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