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纪委书心得研讨:“三举措”促干部勤廉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乡镇纪委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应思考如何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干部作风,督促乡村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守正创新、勤廉服务,点燃干事创业热情。

一、牢筑思想防线,厚植“勤廉基因”。党性是魂,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政治干部,更要学在人先做在人前。而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要自觉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基因融进血脉、刻入灵魂,引导向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强化政治素养,厚植“勤廉基因”。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乡镇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日常工作去学,避免碎片化浅尝辄止,要从中学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学出开展工作的哲学思维。二是创新宣传渠道。紧扣新时代廉洁文化主题,开展红色教育宣传、家教家风教育、组模块化学习讨论等,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勤廉向学蔚蔚清风。三是强化抓早抓小。结合“一清单一报告一档案”,建立完善乡镇中层干部及村组干部廉政风险点台账,梳理群腐案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为起点,红脸出汗多提醒,于细微处防风雨,强化乡村两级干部防腐拒变能力,营造握指成拳正向发力的勤廉干部作风。

二、拓展业务能力,诊治“监督顽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归根结底在于人,即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受“人员配置不足、理论积累不深、业务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导致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不明显、不充分,这些问题和现象在乡镇纪委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XX乡纪委配备了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纪检监察干事1名、兼职3名,但是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有时候干部仍要分担一部分党建、民政、财政、起草党委和政府部分材料等工作,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干部人数太少,导致“人数充足而人手不足”的现象不少发生。同时,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乡镇,纪检干部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相对综合素质较高,但是对于这种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纪检监察工作来说,仍有“高山仰止、望洋兴叹”的本领恐慌感。另外,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变动频繁、流动性大,一部分干部在工作逐渐熟悉时,工作岗位又发生改变,稳定性差,造成纪检干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周而复始,整体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就提不上去。我思考,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专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上级纪委安排部署的工作,难以做到专职、专心落实,更无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创新性工作,很大程度地制约了乡镇纪委有关工作。

为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XX乡纪委积极拓展优化监督力量,着力破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不敢监督”难题。一是明确纪检监察干部岗位,赋予职责。对于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针对其“分布在各工作口子且在工作一线,从而看问题最直接、发现问题最及时”这一优点,要求其根据自身岗位职责,加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则要求提高责任意识,承担好乡镇纪检监察大多数重要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二是依靠培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县纪委开展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做好纪法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多主动向县纪委请教实用高效的监督执纪方法,分批次有计划地输送乡纪委干部到上级纪委跟班学习、参与专案,在更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实战提升业务能力。三是有效整合力量,织密监督网络。配齐驻村村务公开监督员、村级纪检委员等村级监督队伍,通过定岗定责、每月例会等方式充分调动监督人员履职,协助村“两委”健全和完善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三、聚焦民生实事,解决“急难愁盼”。干部再小,也代表着GCD。乡镇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乡、村两级干部做的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何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就一些违法违纪案件来看,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主要表现在为官不为、消极履职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这两大方面。我思考,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侵吞救灾款、贪污侵占集体资金、在财务上弄虚作假等案件,剖析原因在于,大多是违纪违法乡村干部源于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宗旨意识淡化;少数干部不注重学习,法纪意识淡化,发生违反政策、违反纪律的事情而不自知;甚至一部分村干部,存在“大不了不干了”的思想。

“蝇贪之祸甚于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量大面广,易发多发,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乡镇纪委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紧盯村支书等关键少数和民政、农业、财政等关键岗位,对乡村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不断纯洁党的组织。二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并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接访制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例如,为化解吴马洲村民反映在生产生活用地分配过程中村小组账目管理混乱、村小组干部虚报冒领等问题,我们对该问题多次约访群众,并进行了反馈,目前该信访问题正有序稳妥进行。三要坚持从源头上预防,既要抓制度,又要抓教育。例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是当前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我们高度重视对集体资产较多的严溪渡村、东红村等村集体,在督促规范村级资金管理、建立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时注重加强教育引导,着力解决村干部在纪法知识、勤政廉政意识、民主观念、责任作风上的短板和不足,以“内外兼修”达到从源头上拒腐防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