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集中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理论武装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XX县发展实际、以改革破局开新的一次思想动员。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分管领域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借此机会,我想围绕“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和大家作一次深入探讨。
一、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回望来路中锚定改革航向
总书记总书记指出:“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是党和人民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对于我们基层干部而言,理解这一精神的时代内涵,关键要从三个维度把握。
第一,历史主动精神是“因势而谋”的政治智慧。回顾党的百年征程,从改革开放初期“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到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源于对历史方位的精准判断。就拿我们XX县来说,2018年机构改革时,面对“小散弱”部门职能重叠、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县委果断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成立“农业农村局”,同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当年就为群众办理涉农事项1.2万件,办事效率提升40%。这不是偶然的决策,而是我们敏锐捕捉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方位后,主动调整体制机制的结果。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不是“拍脑袋”的蛮干,而是“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清醒选择。
第二,历史主动精神是“应势而动”的改革魄力。改革的本质是破局,破局的关键是直面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面临企业停工、农产品滞销的双重压力。当时,县商务局牵头搭建“线上助农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当“主播”、跑物流,仅用3个月就帮农户销售滞销蔬菜800余吨、水果500余吨;同时,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人社部门创新“点对点”包车服务,输送返岗工人3200余人。这些举措看似是“应急之策”,实则是我们在危机中主动求变的生动实践。正如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时指出的:“XX县的改革有股子‘闯劲’,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干部的担当。”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历史主动精神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问题面前不绕道、挑战面前不退缩”的实际行动中。
---此处隐藏3725字,下载后查看---
要站稳“群众立场”,让改革更有温度。改革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回应群众需求。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问题,我们今年要新建公共停车场10个,新增停车位2000个;针对“买菜远”问题,要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个,建设“社区菜店”30个;针对“养老难”问题,要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个,实现“15分钟养老圈”全覆盖。这些民生实事,就是我们改革的“经验交流”。
要激发“群众智慧”,让改革更有活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比如,XX村探索的“土地托管”模式,既解决了留守老人种地难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种模式要在全县推广;XX社区推行的“红色物业”,将党建与物业管理结合,解决了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这种经验要总结提炼。
要接受“群众评判”,让改革更有实效。改革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建立“改革成效群众评价”机制,对民生项目实行“一事一评”,对重大改革开展“第三方评估”,真正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和“阅卷人”。
同志们,改革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攻坚战。回顾过去,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创造了XX发展的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三个务必”,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改革的优异成绩迎接新的更大胜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