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新四化”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延安高质量发展——关于无锡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启示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无锡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大战略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把“数字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三大经济之首,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激发实体经济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产业转型加快推进,集群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挂职一年来,我深入学习无锡发展数字经济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形成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无锡数字经济在国内起步早、布局实,成效显著。以2002年《“数字无锡”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为标志,制定了全国首个地市级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获得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等金字招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长期位列全国前列、江苏省第一。无锡市于2018年组建了大数据管理局,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大数据管理局,局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同时兼任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主任,搭建“一办六组”组织架构,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基础设施六大工程体系协同推进,各市(区)也相应成立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全市同下“一盘棋”、同构“一张网”的高水平“数字无锡”建设落地见效。现已建成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雪浪小镇和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是全国首个首条公开道路实现5G自动驾驶的城市。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51家,产业规模已达65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7%。全市16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有6个是数字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有3个是数字产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4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江苏省第二)、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培育对象177家(江苏省第一)、省星级上云企业573家。

二、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引领,设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航标灯塔。2019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以数字经济为首的“三大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等一批纲领性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全面推进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二)坚持制度创新,凝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合力。2020年,成立数字经济专项工作组,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每半年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评价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进数字经济各项发展任务落地落实。2022年起,将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定期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重点工作推进会,持续释放大事大抓的强烈信号。

(三)坚持基础先行,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底座。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基建积极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方案》,前瞻布局、加快推进59个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基础性的新基建重点项目,5G网络基本实现市区、发达镇村和重点区域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率先建成全免费WIFI城市,1123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实现全域有条件自动驾驶开放,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统筹引导数据中心质量效率提升,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高效率发展。

---此处隐藏1875字,下载后查看---

(六)坚持环境优化,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渥土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打造法治体系完善、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服务规范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成立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和无锡江南大数据研究院,建设数字经济专家智库,支持党政干部兼任首席数据官,提升领导干部数字素养和技能,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队伍,研究探索和破解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三、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延安的启示和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锡市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给我们有益启示。

启示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是关键。结合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比科技创新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创新,特别是无锡市干部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担当作为、勇争一流的精神作风和他们抢抓关键赛道,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动能的创新理念。比起长三角地区,延安有党中央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有省委、省政府推动延安示范先行的政策保障,更有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我们要变政策机遇为发展机遇,抢抓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赛道,创新体制机制,高标准组建延安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延安市数字经济产业集团,公开选拔选聘优秀数字人才,优化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机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出延安追赶超越新路径。启示二:抢抓机遇,赋能实体经济是路径。无锡地少人多,靠“四敢”“四千四万”精神打天下,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以及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的经济总量,超越了诸多省会城市。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智慧文旅等新业态和新动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围绕已有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赋能实体经济才是发展路径。我们要聚焦“一新四化”,探索走“一融两核三链四新”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子,“一融”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两核”全面强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核心引擎,“三链”把“数据产业、数字果业、智慧文旅”三个产业链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地标产业,“四新”围绕产业优势,重点形成“数据产业化布局,农业智慧化提升、工业数字化转型、文旅平台化升级”四大创新领域,即:数据产业化布局:依托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围绕打造“东数西算”延安算力枢纽节点,推进省内外政务数据在延安异地灾备,加强与头部企业和智库战略合作,深化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共享,引进华为数据标注等相关数据业务,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形成数据交易流通体系,加快新区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数据产业化布局。农业智慧化提升: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建设全国首个“果业交易平台”,针对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特产品进行销售,面向全国行政、企业、高校和农批、商超的大宗采购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争取省内外“政企校”优先使用平台采购职工福利,助力“延安苹果”打造百亿级产业平台。工业数字化转型:借助无锡力量,加强能源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和企业梯度转移,深化工业园区合作共建,合作推动典型数字技术应用案例和工业应用场景在延推广应用,共建“智慧井场”“智慧管道”“智慧矿井”等能源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聚焦新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应急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促进企业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文旅平台化升级:联合嘉兴、井冈山、遵义、西柏坡等地建设全国首个“红色文旅平台”,利用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智慧导览、智能导流、线上预订等功能全覆盖,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平台化海量的传播能力和大数据精准的预判分析能力,全面加强文旅产业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构筑新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的红色文化旅游现代化产业链,同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策划包装、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区和数字经济引领区,赋能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启示三:开放合作,共享创新成果是捷径。总书记总书记2023年在江苏考察提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当表率。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长期位列全国前列、江苏第一,已然成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无锡和延安有着26年的深厚兄弟城市情谊,更有着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延锡两地合作,探索建立“星期日工程师”柔性引才新机制,将无锡的理念经验、高薪人才、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传输到延安,在两地互派挂职干部的基础上,拓展“两地互建、两地互聘、两地互研”等合作模式,形成延安的“飞地人才”“飞地园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无锡-延安“数据援建”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建设,研究制定数据资源开发共享运营等方面合作机制,发挥后发优势,抓住发展捷径,共享创新成果,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启示四:聚力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是保障。无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围绕“人才”和“创新”,无锡种下招才引贤的政策“梧桐”,厚培人才项目生长的沃土,培育、引进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了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我们要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全市紧缺人才招引计划,适当放宽“圣地英才卡”数字人才认定标准,推动形成数字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支持延安数字科技展示中心加挂数字经济培训基地,提高领导干部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完善鼓励数字经济领域先行先试、纠错容错工作机制,让更多的干部放开手脚,敢干、愿干、会干。常态化召开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人才双选会,建立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决策机制和专家库,培育延安本地高质量专业技术队伍。加强与南威、中电、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合作,以便捷高效务实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不断增强我市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