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加强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我县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迅速响应上级号召,将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确保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财政、农牧科技、乡村振兴、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此举旨在构建一个跨部门、多联动的协同作战体系,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监管合力。根据对类似专班通用模式的分析,该专班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汇总与督办落实。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专班累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5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行动纲领。为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县结合实际,研究并印发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经营性扶贫(衔接)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整治范围、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为全县专项整治行动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指导意见》则聚焦资产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为规范经营性衔接资产的权属、运营、收益分配和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旨在从源头上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此处隐藏2761字,下载后查看---
专项整治不仅在于解决眼前的存量问题,更在于通过整改,举一反三,建立健全防范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治已病”向“防未病”的转变。
一是整合反馈问题,深化“攻坚行动”。我县将本次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与省委巡视、第三方审计、绩效考评反馈以及日常督导帮扶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集成,制定了《XX县财政扶贫(衔接)资金项目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聚焦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和制度建设三个核心,旨在形成一个全面的、联动的整改闭环,避免问题反复出现。
二是完善监管制度,扎紧制度“笼子”。针对排查和整改过程中暴露出的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我县正着手修订和完善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公告公示、绩效评价等全流程的监管制度体系。强化项目库建设的动态管理,严格入库标准和程序。同时,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在线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强化绩效导向,提升资金效益。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于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在2025年及未来的资金分配中,例如已规划的小额贷款贴息资金230万元等项目将更加注重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引导资金流向发展最需要、群众最认可、效益最明显的领域,促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我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资金使用风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下一步,我县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完成剩余问题的整改清零,并持续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果,不断探索和完善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每一笔乡村振兴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