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延长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石油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享有“石油之母、瓜果之乡、美食家园、福寿延长”之美誉。全县辖7镇1个街道159个行政村,总人口15.3万(农村人口10.5万),共有各类人才3188名,其中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363名,教育人才1130名,科技人才88名,基层一线人才847名,企业人才165名,医疗卫生人才598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33名,青年人才50名(由于人才分类标准不同,总数量不等于分类之和)。总体来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各领域人才技术薄弱等问题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基础性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了全县生态环境改善、农业提质增效、工业提速转型、文旅服务业提档升级。人才工作荣获省市2022年度“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
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掌握人才工作动态,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人才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我们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人社、经发、教育、农业及各镇(街)等部门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此处隐藏3585字,下载后查看---
(一)持续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人才工作责任清单,落实“人才服务事项交办领办”制度,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主体责任,着力形成齐抓共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探索建立县级专家工作站考核管理办法。一是建站单位要落实专人管理,建立相关制度,提供必要的办公和科研场地,为驻站工作团队提供合理的工作经费,结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导向,打造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专家工作站。二是制定专家工作站考核指标,对专家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创新、常规工作进行细化量化,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家工作站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建站奖补的重要依据。三是项目经费与效益挂钩,建站单位与专家洽谈项目时要将后期成果转化、生产效率及市场效益一并考虑,并将经费以绩效奖励形式分批发放,促进知识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建议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专项资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县级专家工作站进行奖励。
(三)优化乡土人才评价机制。一是以品德评价为“首要内容”。要把品德作为乡土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乡土人才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评价考核,探索建立乡土人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以能力评价为“内在标准”。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乡土人才明确能力评价的核心指标,分类制定能力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针对从事技艺技能工作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应重点考察评价引领技艺传承、发挥帮带作用情况。三是以实绩评价为“外在标尺”。坚持注重实绩,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全面了解乡土人才实实在在做了什么,将他们的社会贡献、参与创办企业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实际产出效益等方面实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要采用个人述职、综合考评、“听民声”等方式,提高对人才评价的灵活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四)着力壮大各类人才队伍。一是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引才靶向,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人才来延长就业创业。二是充分发挥乡村“龙头”人才和专家技术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培训育才、专家带才、实践砺才”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三是依托“3+2+1”培训体系,用好县农广校、翠屏人才培训中心、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延长县工作站等平台,采取现场教学、技能实操、技术比武等方式,强化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不断培育壮大本土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五)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一是深化县级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组织召开人才座谈会、选调生座谈会等活动,让各类人才有成就感、归属感。二是全面建立高层次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调动)等“绿色通道”服务体系,提供户籍办理、社会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全面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确保各类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三是积极推荐各领域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参选省市人才项目,帮助人才争取荣誉、争取人才项目补贴资金,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