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会议,并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课题进行研讨发言,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通过近期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对总书记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再学习、再领会,我结合交通运输部门的本职工作,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锚定交通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抉择。学习材料中深刻阐述,其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我深刻体会到,如果说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那么交通运输就是这个生命体的血脉经络。血脉通,则百业兴;经络活,则全局活。我们交通运输工作的核心使命,正是要保障这套“血脉经络系统”的畅通、高效、安全与坚韧。
过去,我们谈交通,更多是谈“铁公机、桥隧涵”等物理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新发展格局下,我感到我们的站位需要再提升、视野需要再开阔。交通运输不能仅仅被看作是连接点与线的工程建设行业,更应被视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串联城乡、融通区域、链接内外市场的关键“黏合剂”和“加速器”。我们的工作成效,不应只用里程数、投资额来衡量,更要用服务产业发展的贡献度、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度、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的满意度来检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交通人肩上的担子,是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此处隐藏1599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聚焦“内循环”,精心编织更加通达的“物理基础网”。畅通国内大循环,基础在县域。下一步的工作,应当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更加注重交通网络的精细化和均等化。计划启动新一轮的“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重点不再是单纯的路面硬化,而是要将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与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实现高效串联。要推动一批关键的“断头路”连接工程和“瓶颈路”拓宽改造项目,让交通网络真正延伸到每个产业园区、每个田间地头,让本地的优质农产品能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走向全国市场。
第二,聚焦“双循环”,全力激活更为高效的“数字赋能网”。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在交通领域,这种自立自强不仅体现在硬核技术,也体现在数字主权的掌握上。我设想,能否整合现有资源,牵头打造一个“XX县智慧交通物流云平台”。这个平台一端连接全县的货源、车源、仓储、物流企业,另一端连接全国性的物流信息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最优的物流方案,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本地企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三,聚焦“安全链”,着力攻坚自主可控的“关键节点”。总书记总书记强调,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对我们县级交通部门而言,攻坚国家层面的“卡脖子”技术或许遥远,但解决区域性的“卡脖子”设施和管理瓶颈,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针对我县山区桥梁多、养护难度大的特点,探索应用无人机巡检、病害智能诊断等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又如,在重要的物流中转节点,推广标准化的装卸设备和托盘,提升中转效率。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正是提升我们交通网络韧性和安全性的具体实践,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基层探索。
各位领导、同志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蓝图已经绘就,身处交通运输这一先行领域,我深感使命光荣。我将和交通运输局的全体同仁一道,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创新突破,努力当好畅通经济循环的“开路先锋”,为奋力谱写我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全部的交通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