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全国科普月工作总结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总体部署,2025年9月我县成功举办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地区科协的具体指导下,我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活动内容与实施情况

  (一)科学理论宣传阐释活动。活动期间,全县共举办总书记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专题讲座28场,科技工作者研讨会12次。邀请党校专家、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面向科技工作者、社区居民、乡镇村民、企业员工、青少年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解读。通过“科普XX”“科创强县”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累计转载发布相关学习资料和解读文章135篇,有效推动了《科普法》的深入实施和科学理论的广泛传播。

  (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广。联合县科技局、企业科协、科技小院等单位,在人民广场和各科普阵地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展览集中展示了“十四五”期间我县在农业科技、工业创新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共计45项。通过实物展示、机器狗演示、多媒体介绍等方式,重点展示了特色农业产业中应用的新种植技术、智能设备以及本地企业研发的新型产品,参观人数达3.2万人次。

  组织骨干专家和企业科技工作者开展前沿科普报告会20场,围绕“一花一羊”特色产业,深入解读种养殖新技术、红花产业、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成果,参与学生、科技人才和产业工人达5800余人。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和创新热情,提升了产业工人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此处隐藏2869字,下载后查看---

  (三)社会效益明显提升。通过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对科普月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96.2%。其中,对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为95.8%,对活动形式的满意度为96.5%,对组织服务的满意度为95.9%。91.5%的参与者表示通过活动增长了科学知识,88.7%的参与者表示增强了对科技创新的兴趣,85.3%的参与者表示提高了科学辨识能力。

  (四)特色活动成效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展参观人数突破3.2万人次,创下我县科技展览参观人数新纪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县85%的中小学校,惠及学生2.8万人。农业技术培训直接服务农民1.2万人,技术指导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帮助3600名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技能,有效跨越数字鸿沟。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以下短板和不足:一是活动经费保障仍需加强。部分活动因经费限制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需要大量设备投入的体验类活动。二是专业科普人才短缺。具有专业背景的科普讲解人员不足,影响了一些专业领域科普活动的深度和质量。三是活动覆盖面不够均衡。城镇地区活动密度较大,偏远乡村活动相对较少。四是长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活动期间集中开展,但常态化科普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下一步,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议设立科普专项经费,确保各类科普活动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特别是要增加对互动体验类活动的投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二是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建立科普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科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三是优化活动资源配置。加强对偏远地区的科普服务,通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形式,将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基层。建立城乡科普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四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集中活动与常态化科普相结合,建立科普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推动科普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科普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