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抓好财政增收。一是加强财源培植。把抓好财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措施、协同推进。通过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补齐产业短板,培植更多的财源增长点,确保财税收入质量和总量“双提升”。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综合治税措施,扩大平台共享数据范围,形成综合治税合力,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产业发展。积极增强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和引导撬动作用,着重支持园区发展。认真落实财政金融政策,用好用活各类金融等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2.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加强零基预算管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采取“一张清单算财力、七张清单算支出”的办法编制预算,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财政支出安排顺序,形成“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支出安排新模式。二是加大重点项目保障。在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的前提下,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抓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估,规范绩效目标管理,对不必要、无效益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
3.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一是优化财政评审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参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进一步严格财政评审,加大审减力度。二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坚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核心、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采购程序为手段,努力实现采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专项监督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选取重大项目特别是惠民实事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一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量力而行搞建设,更多运用市场化方式谋发展,坚决避免“负债不负责”“顾前不顾后”问题出现,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二是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并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存量债务。督促平台公司按计划筹集偿债资金,提前调度并制定化债预案,有效预防债务风险。三是压降债务成本。积极争取隐性债务置换债券资金额度,深入推进债务降成本工作,最大程度压降债务成本。四是稳妥缓释债务风险。完善全口径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执行好融资新政,协调金融机构推进风险缓释措施落地。五是管好用好政府债券。建立政府债券支出进度全过程通报预警制度,防止资金闲置沉淀,扩大有效投资体量,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5.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建、业务一起抓,并通过抓党建来促进业务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培训和学习交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确保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综治**、清廉机关、民族**等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推进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财政形象。
---此处隐藏13140字,下载后查看---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巩固壮大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做大主导产业集群、强化园区平台支持,优化资金投入。2025年将进一步加大债券项目资金申报和发行力度,组织专业团队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包装,着重向重大项目倾斜;抓好一系列税费优化政策落实,运用“财园信贷通”等财政金融工具,简化办理流程,充分释放产业主体活力;统筹用好重大重点计划资金,专项债券资金,支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助力xx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体现xx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严”字定标,致力实现财政监管“一盘棋”
将继续强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制定详细的专项检查计划,继续不定期组织专项和民生资金的检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制定内部监督检查规范,适时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做到警钟长鸣;进一步推进民生资金监督,建立民生资金使用反馈机制,让民生资金效益最大化。
六、“防”字当先,尽力构牢债务风险“防火墙”
强化政府债务闭环管理,建立债务动态监测系统,紧盯债务率警戒线,防止债务风险等级变色,稳妥推进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完成年度化解目标任务,2025年计划化解隐性债务6.39亿元;准确把控“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坚持“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进一步压实债务化解主体责任,通过资产处置、增加财政收入等方式拓宽偿债资金来源,确保存量债务规模有限压减,牢牢守住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