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扫黄打非工作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利用AAA公众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群众通过“扫黄打非”知识普及、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手册等形式,形成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的矩阵宣传模式,不断提升“扫黄打非”宣传影响力。同时结合“开学第一课”“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护苗”等专项行动,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筑牢基层文化安全防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x余场次,发放宣传手册x余份,受众达x余人次,有效增强基层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注重资源整合,增强“扫黄打非”力量

加强队伍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区居民、“五老”志愿者等群体力量,形成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x市文化执法支队等部门,采用日常巡查、联合执法、交叉互检等方式,对书店、校园周边文化用品商店等重点场所进行严格检查,打通行政执法“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对辖区内x家发行单位、x家印刷企业及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进行检查,开展检查活动x次,出动执法人员x余人次。同时,聚焦网络主战场,加强网络巡查,坚决处置传播不良信息行为,联合区公安分局、区互联网信息中心等单位对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进行监测,从严打击利用网络社交、网络直播、音视频等制作传播有害信息现象,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此处隐藏10525字,下载后查看---

市“扫黄打非”工作经验材料(10)

x市深入推进“扫黄打非”,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为目标,以“三个聚焦”为举措,切实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聚焦阵地建设,延伸触角广覆盖。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的前沿哨站功能,在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和联络点的基础上,横向推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向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行业拓展延伸,形成“部门联动、各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纵向推动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融合,打造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双向服务的多元共治工作体系,持续扩大“扫黄打非”覆盖面。目前,全市基层站点达x个,其中,“扫黄打非”成员单位各领域基层站点有x个,省级基层示范点x个,搭建起“扫黄打非”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二、聚焦宣传发力,创新模式重引领。把“扫黄打非”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融合推进,组织“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影响互联的形式,创新宣传模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扬正气·墨传万家树新风”“扫黄打非还清气·培根护苗育栋梁”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市民和未成年人对非法出版物及网络有害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执法、乡镇(街道)协助管理、村(社区)义务监督三级联防队伍作用,出动x余名志愿者、网格员先后开展“扫黄打非”志愿活动x余次,发放宣传品x万份,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切实激活“扫黄打非”基层神经末梢。

三、聚焦源头治理,强化监管提质效。坚持源头治理与渠道管控、点上打击与面上整治相结合,全市各基层站点以挖源头、断链条为抓手,聚焦“两节”“两会”“十一”及开学前后等关键节点,盯紧书屋、书店、印刷厂、网站等重点场所平台,持续与文化执法、市场、教育、网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切实将问题发现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把“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治理”,严格对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进行排查甄别,从源头上遏制有害出版物及不良信息的流通传播,进一步筑牢“扫黄打非”基层防线。目前,全市累计出动人员x余人,检查各类场所x余家次,下架有害图书x余册,大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