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党员,要深刻认识这次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入“学查改”,答好学习教育“高分卷”,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执“深学”之笔,着“深思践悟”之墨,答好“思想认识提升”卷。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知道“是什么”,才能懂得“做什么”。党员干部要坚持先学先悟、深学细悟,确保学有质量。要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带着思考、带着问题,一条一条地读、一句一句地悟,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在明其理、知其要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要从“表面学”转为“深入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双向发力,正面学习和反面警示互通结合,充分用好“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主题党日践学等机制,持续学习、不断精进,在学以致用中做到知行合一。
执“细查”之笔,着“揭短亮丑”之墨,答好“问题查准查全”卷。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员干部要以更严要求查摆问题,确保查有力度。要以“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的魄力和勇气,直面问题,通过自己查找、同事互找、群众帮找等方式,向问题“开刀”,深入地从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做到原则问题不回避、枝节问题不纠缠。要摒弃闯关心态,真正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保持“带着放大镜找问题”的态度,多一些“揭短亮丑”,在听取意见、发现问题、深入剖析中把“病灶”找出来。
执“实改”之笔,着“动真碰硬”之墨,答好“人民群众满意”卷。细微之处见变化,百姓心中自有秤。人民群众看学习教育是否取得实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看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党员干部要坚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改有实效。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对于简单问题,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对于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要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切忌以布置代替落实、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形式代替效果,警惕反弹回潮的“一阵风整改”,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步步到位”写好作风建设“更字篇”
---此处隐藏7208字,下载后查看---
以“学查改”破题立新推动作风建设行稳致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其生命力在于常学常新、常查常严、常改常进。面对“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和作风建设的长期性挑战,唯有以“学”筑基、以“查”明责、以“改”促治,方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让八项规定精神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学深悟透,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简单的条文记忆,而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再体悟、对政治规矩的再校准。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宗旨意识的淡化和纪律观念的松弛。党员干部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厚植为民情怀,从“延安整风”的历史镜鉴中认清作风问题的危害性,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中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当前尤其要警惕“躺平式”不作为、“表演式”落实等新动向,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让纪律规矩既“入耳”更“入心”,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政治自觉。
查摆问题,深挖作风顽疾病灶根源。作风建设贵在敢于“揭短亮丑”,勇于“刀刃向内”。现实中,“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隐形吃喝、“电子红包”背后的利益输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表现,暴露出“四风”问题顽强的生存惯性。查摆问题既要见人见事,更要见思想见制度,既要从个案中透视政治生态,也要从普遍现象中反思治理短板。要善用大数据比对公务消费轨迹,通过群众评议捕捉作风温差,借助巡视巡察扫描责任盲区,构建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立体监督网。只有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较真劲揪出“温水煮青蛙”式的作风滑坡,才能防止“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
改进机制,构建常态长效制度防线。作风建设不能止于“割韭菜”式的反复整治,必须向“拔病根”的制度建设深化。针对“制度空转”“责任虚化”等问题,需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嵌入干部选拔、绩效考核、审计监督全链条,用“数据铁笼”规范权力运行,以“阳光政务”压缩寻租空间。要推动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公务接待流程,依托人工智能预警廉政风险,通过“云监督”平台实现群众实时评议。更需在思想教育上持续发力,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涵养的重要切口,让“不想腐”的自觉成为政治生态的鲜明底色。唯有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方能涵养出“清风拂面、正气充盈”的执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