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X市X区通过产业联建、发展联促等方式,鼓励商会和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力X区乡村全面振兴。在工作实践中,X区积极探索“商会搭台、企业唱戏、乡村受益”的帮扶路径,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村企产业联建。组织引导商协会深入挖掘乡村振兴资源,通过多种产业联建模式,努力促成村企产业项目落地,提升乡村“造血功能”。符离集烧鸡产业发展商会大力引导烧鸡产业龙头企业,在符离镇全面推行订单养殖土麻鸡,与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对养殖户实施全程监控和技术指导等“五统一”管理模式,扶持一批有养殖基础的专业村、专业户。截至目前,各商协会组织企业累计投入10.3亿元,实施绿色循环种养、农产品加工制造、乡村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兴村”项目286个,培育了31个特色村和79个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聚能村企发展联促。聚焦行业商会组织、本地龙头企业、工商联执委企业、“两代表一委员”所在企业等,引领他们把市场经济意识、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等引入乡村,通过村企共建、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带动村镇发展和群众增收,分享发展“红利”。X区基层乡镇(街道)商会通过产业项目梳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助农产业等措施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各商协会通过技术输出、就业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7.9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聚合村企帮扶联助。发挥商会优势作用,延伸村企帮扶载体,统筹推进消费拉动、就业带动、公益行动,鼓励商会企业参与助老、助学、助困等公益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积极助力。X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与X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共同成立X青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搭建“实体店+线上”的农特产品供销体系,完善村企结对帮扶内容,签订产品购销协议,通过市场化合作和社会帮扶,已累计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工会专项提货券400余万元。近年来,全区商会企业开展公益帮扶活动达300余次,购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产品1000余万元;对农村特困人群开展慰问资助900余人次,捐赠物资达500万余元,吸纳1100余名脱贫户就业。
---此处隐藏6792字,下载后查看---
党建引领,搭建村企合作桥梁。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村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与合作企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为村企合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资源整合,激活产业发展潜能。在土地资源方面,积极协调流转土地1000多亩,帮助村民获得稳定租金收入的同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租金+薪金”双增收。在产业协同方面,创新“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户参与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文旅研学方面,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场地等资源,与有机良庄合作开发中小学生文旅研学精品路线,打造乡村大舞台、拓展训练等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三产融合,拓展乡村发展空间。在一产方面,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400亩,实施“智慧渔场”项目,建设5G数字水产养殖工厂,创新打造“渔菜共生”生态循环技术体系。在二产方面,合作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对养殖的水产品和种植的蔬菜进行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5%,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在三产方面,开发“农业+旅游+研学”新业态,建成休闲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特色项目,形成“春赏花、夏垂钓、秋采摘、冬研学”的全年旅游格局。
合作共联,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村集体以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入股合作项目,每年获得稳定的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村集体年收入从2014年的1.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60余万元,为村里开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推广村企合作新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开创群众人人参与、人人皆工、人人皆商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种苗和农资等方式,帮助村民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自主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下一步,X村将持续深化村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探索实践“万企兴万村”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