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宣讲工作经验材料汇编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x区在持续擦亮“耀·宣讲”宣传思想文化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动实践,策划打响“闪耀”系列宣讲品牌,同时,推动宣讲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启动“点单式”宣讲模式,全面满足群众需求,春风化雨,久久为功,推进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一、探索路径打造品牌“闪耀”宣讲凝神聚力

为了扎实有序推动全区宣讲工作的开展,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工作的通知》,从总体要求、宣讲内容、宣讲方式、工作要求四方面对宣讲工作作出安排,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闪耀新思想”系列宣讲活动,组建“闪耀”系列宣讲团队,包括“马灯闪耀”红色宣讲团、“初心闪耀”党员宣讲团、“美德闪耀”好人宣讲团、“青春闪耀”青年宣讲团、“巾帼闪耀”新时代女性宣讲团、“红星闪耀”儿童宣讲团等,通过发挥各领域各部门职能、人才、资源等优势,凸显x特色,增强宣讲实效,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让党的声音在x大地处处传唱。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闪耀”宣讲有声有色

---此处隐藏5753字,下载后查看---

今年以来,x区x街道立足基层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统筹宣讲力量,围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推进落实重大任务,宣传各级党代会精神,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群众的“最实一公里”。

构建“立体化”的宣讲阵地。在原有理论宣讲平台基础上,街道整体构建了“三馆三室三广场”的宣讲主阵地。“三馆”指红色教育展馆、科普安全展馆和乡村记忆展馆,为群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式、实景化的宣讲;“三室”指主宣讲室、党建宣讲室、文明实践宣讲室,根据大小、位置、功能,开展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宣讲活动;“三广场”指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广场、红色教育广场和廉政文化广场,开展更多元素融合的宣讲活动,把党的重大理论、政策法规文件送进广大群众的心坎里。

组建“接地气”的宣讲队伍。理论宣讲不仅要讲得好,还要让群众听得懂。街道积极鼓励先进典型、返乡青年、乡村文艺骨干以及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成立了x支宣讲团,x位宣讲志愿者根据安排定期赴各村开展宣讲,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他们人熟、地熟、事熟、政策熟,用群众语言讲群众身边的人、讲农村发生的事,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同时,街道邀请辖区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x落子代表性传承人王纪雷作为宣讲团骨干成员,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在开展宣讲的过程中,以“宣讲+x落子”非遗表演的文艺宣讲形式,让群众真正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

培育“叫得响”的宣讲品牌。坚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积极打造“x落子+宣讲”“廿理强音”“舞前微课堂”等宣讲品牌。结合村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出活动,王纪雷创作了《大美x》《厚养薄葬新风尚》《退彩礼》等作品,将宣讲内容融入文艺表演,让群众有参与的热情;在实际工作中,街道用好“廿理强音”理论宣讲品牌,以群众听得进、听得懂为宗旨,以村居院落为宣讲阵地,以“小角度”讲清“大道理”,以“身边事”讲实“硬道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小区院落里、飞进寻常百姓家,打通基层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自常态化宣讲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坚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层宣讲工作,贯穿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家教、社科知识普及等丰富内容,组织开展各类宣讲x余场次,受众近x万人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