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4.区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5.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2025年半年工作总结

---此处隐藏20104字,下载后查看---

(四)争示范,创标杆,美丽XX擦亮新名片。紧跟全面深化美丽浙江建设重大部署,加快形成富有XX辨识度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成果。一是美丽单元联创迈出坚实步伐。全省率先开展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推动苍南渔寮湾、瑞安北麂列岛诸湾、乐清湾-XX段申报国家级美丽海湾和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单元。XX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成功突围,最终作为全省唯一推荐项目上报国家相关部委。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和美乡村。美丽XX融媒矩阵制作推送短视频及各类图文信息528条、播放阅读122万人次,美丽XX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二是无废城市建设走出XX经验。打造可视、可感、可学的无废建设示范样板,生态环境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刊发XX“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建设典型做法,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向《巴塞尔公约》190个缔约方推送XX“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出台实施的全国首个《小微危险废物收贮运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年报,生态环境部在无废城市建设专题培训会上推介小微危废收运XX模式。瓯海区电镀行业新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全链条监管体系试点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试点清单。三是环境健康试点探出特色路径。探索开展环境健康友好试点建设,成功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城市儿童活动空间健康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制定出台《XX市环境健康友好细胞建设评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环境健康友好领域社会生活生态单元评估指南。四是改革创新工作抢出先行优势。建立生态环境系统“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库,系统谋划49个改革项目的施工图、时间表,分批分类抓好推进落实。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监测样品唯一性标识和封志工作入选国家试点,全省率先部署水质自动站无人机巡查系统,申报海岛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启动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试点建设。深入挖掘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应用场景,龙港“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应用场景首批目录清单。人工智能、卫星遥感、高空瞭望、智慧监测监管等一批新技术新手段加速普及应用。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突出重点、紧盯关键,全力以赴、满弓紧弦,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XX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多力量。

(一)紧抓快干,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咬紧牙关、争分夺秒,按照9月底前全面完成的时序要求,高标准、全链条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抓好重点区域严管严控,盯死看牢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开展制鞋、包装印刷行业VOCs高值污染问题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弄虚作假问题集中整治,完成三大减排项目911个,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4500辆,建成“宁静小区”60个。在坚决守住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稳中有降、不出现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底线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二是打赢碧水澄清战。紧盯上半年水质未达标和不稳定的国省控断面,深入排查起底影响断面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和各类水环境风险隐患,一点一策、分级分类抓好整治提升,确保12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1344个,瓯江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成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70%城镇建成区内问题工业污水管网完成提升改造,着力提升控源截污实效,严防河道水体返黑返臭,力争国控、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深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善蓝藻水华应急预案,确保全市县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坚持以“蓝色循环”模式破解海洋“治塑”难题,新增建成“蓝海驿站”5座,推动实现海洋垃圾市场化、资源化、产业化治理。三是打赢净土清废战。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落实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按月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严查违规供地问题,确保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开展“一区两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问题整治,加快推进瑞安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控源断源工作。持续深化固危废综合治理,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飞灰资源化利用,力争完成危废“趋零填埋”考核目标。培育建成一批无废集团、无废街区,开展年度“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评比。高质量完成瓯海电镀园区新污染物治理国家试点任务。四是打赢问题清零战。严格按照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要求,高标准推进点上问题彻整彻治、面上问题举一反三,确保今年年底前,20个反馈问题完成整改15个,418件交办信访件完成410件,加强正面典型、成效亮点总结提炼,争创省委“七张问题清单”示范案例。扎实做好中央巡视、国家和省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华东督察局和省委督察办常态化明察暗访等各类督察检查迎检准备,动态清零历史遗留和卡脖子问题。五是打赢精准执法战。紧盯移动源、第三方、涉危废等重点领域,聚焦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主观行为,靶向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惩恶劣违法犯罪问题,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进省级深化非现场监管试点工作,开发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自动分析输出违法线索,进一步解决传统检查“查不全”“看不透”“跟不住”的痛点难题,提升执法工作精准度、时效性。建立健全跨省域、跨市域环境应急协作机制,强化环境应急协同响应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信访初信初访化解力度,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精准施策,打好温暖营商组合拳。一是增值化服务暖企。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深化“浙里环评”场景应用,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证“两证审批合一”智能改革试点,在审批“减”出效率上持续发力。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审批一件事咨询运行机制,搭建便民惠企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环评领域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动真碰硬查处一批违纪违法典型问题,纠治一批中介服务歪风乱象,完善一批行业监管制度机制,坚决维护公平有序、廉洁高效的营商环境。依法合规推动排污权要素向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调配倾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初始排污权核定,强化海洋倾废扩容选划,全力服务保障“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实施。二是规范化执法助企。全面推行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综合查一次”制度,严格落实“同一企业年度现场检查频次不超过两次”硬指标要求,严禁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管理对象的无效扰动,最大程度激发企业主体内生动力。迭代升级环保“e企管”应用,上线“浙里办”企业服务端,动态提醒违法风险,及时推送整改建议,引导企业自查自纠,优化涉企监管预警服务体验。落实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制度,加强技术帮扶和政策引导,更好支持合法合规企业安心发展。三是低碳化转型优企。多层次多领域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开展县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评价,加大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标杆项目培育力度,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开展减污降碳技术改造,争取更多碳减排量和碳汇量纳入省级碳普惠平台。加快推进双碳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全市碳资产评估管理,摸清碳资产底数,拓展碳资产变现渠道,支撑涉碳领域创新实践。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评级,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增强优质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引领示范,打造美丽浙江先行地。一是提升绿色发展支撑力。抢抓绿色金融政策窗口期,力争下半年新增1个以上EOD入库项目,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精准把握上级重点支持方向,推动各地谋划争取中央污染防治资金储备项目,撬动落地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衔接争取“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全面收官第二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二是提升美丽XX影响力。扎实推进“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积极组织苍南渔寮湾、瑞安北麂列岛诸湾、乐清湾-XX段申报国家级美丽海湾和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单元,绘好人海和谐“富春山居图”;全力争取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新增建成3条省级美丽河湖,加快打造拥山面海的现代化美丽河湖示范标杆;完成7个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年度梯次培育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先行区,织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系统总结XX“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精心开展2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奏响“两山”乐章,讲好XX故事。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谋划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试点建设,高质量建成三垟生物多样性友好湿地,在XX,邂逅万物共生之美。三是提升环境健康渗透力。因地制宜探索环境健康试点建设特色路径,推动瑞安全域开展环境健康友好创建,引导“华峰系”培育新材料环境友好产品;推动鹿城培育创建社区型环境健康友好细胞,实施辖区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监测;推动乐清开展包装印刷行业企业环境健康友好评价管理体系调研,着力打造环境健康民生优享金名片。四是提升改革创新牵引力。开展新一轮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大走航车、红外热成像、无人机、FID、移动源等科技装备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问题线索识别准确率和案件转化率。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后半篇文章”,打造园博园市级生态修复基地,构建全市替代修复项目库,提升损害赔偿综合效应。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挖掘拓展“AI+环评”“AI+治水”“AI+执法案件办理”等特色使用场景,为守护绿水青山装上“智慧大脑”。开展监测样品唯一性标识和封志试点建设,谋划人工智能监测实验室项目,打造全省自动站AI运维项目示范站点,优化调整“十五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