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合集7篇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读懂回信勉励谱写雪域高原新篇章 26

六十年团结奋斗,一甲子春华秋实。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辉煌时刻,总书记总书记亲临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西藏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清晰路径、注入了磅礴动力。总书记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这不仅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治藏稳藏兴藏之成功密钥,更是未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悟其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使命担当,争当“四件大事”的坚定执行者和奋勇实践者。

---此处隐藏9617字,下载后查看---

沿着孔繁森同志的足迹,做清正廉洁的“格桑花”。修身正己、崇德尚廉是为人、为官的前提和基础,廉洁自律是GCD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党和人民伸手,从不以权谋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他去世后,“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的挽联道出了藏族群众对他的怀念和热爱,身后“仅有的8元6角钱的遗物”更是对他一生清贫和节俭的真实写照。党员干部传承践行孔繁森精神,就要学习他的一心为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时刻绷紧纪法规矩这根弦,保持反躬自省的自觉、如临如履的谨慎、严管严治的担当。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时刻注意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踏实做事、清白为官,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近日,总书记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今年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作为扎根西藏的基层党员干部,既是新时代的追梦人,也是边疆建设的答卷人。要从思想深处校准坐标,在行动中磨砺初心,在实践中淬炼本领,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理想信念是扎根边疆的“压舱石”,必须筑牢政治忠诚的根基。GCD员的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在西藏基层工作,高寒缺氧的环境考验意志,语言文化的差异挑战耐心,发展滞后的现状催促行动。越是条件艰苦,越需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学深悟透中坚定“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面对农牧区公共服务短板,要善于从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中找方法;面对群众增收难题,要深入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在牧区帐篷里宣讲政策,在青稞田间调解纠纷,在暴风雪中护送群众就医,每一次实践都是对理想信念的生动诠释。唯有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才能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实干担当是服务群众的“通行证”,必须锤炼攻坚克难的本领。西藏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党员干部既做“攀登者”更当“挑山工”。当前,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交织,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当好“三个角色”:做产业振兴的“领航员”,立足牦牛、藏药、文旅等资源禀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做生态保护的“守门人”,将草场轮牧、垃圾处理等环保措施纳入村规民约;做文化传承的“连心桥”,既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要守护好唐卡、藏戏等文化瑰宝。特别要注重在解决“小问题”中积累“大经验”,通过建立“党员包户”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牧区治理效能,这些都是检验担当作为的试金石。

为民情怀是凝聚人心的“金钥匙”,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西藏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连着民族团结大局。总书记强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需要党员干部既做惠民政策的执行者,更当群众感情的守护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牧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办理医保,有的村教学点缺乏双语教师,有的边境村寨存在通信盲区。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认同。因此,藏区党员干部要践行“四勤工作法”:勤走村寨察民情,把酥油茶喝出真情味;勤学藏语破障碍,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勤解难题办实事,将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项目落实为“暖心工程”;凝聚民心筑同心,通过组建“党员马背宣讲队”“红色文化长廊”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群众自发在房顶插上国旗,当藏族老阿妈用生硬的汉语说“GCD,呀咕嘟”,这就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