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GCD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修订实施以来,为我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的高等学校,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各项要求。四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现将我校贯彻落实《条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质量评估

(一)适应性评估

《条例》总体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党建工作要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系统性、全面性的制度规范。作为高等学校,我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条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党组织建设、师生党建工作等方面的规定,有效适应了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特点。特别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等方面,《条例》为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条例》有效解决了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党组织功能不够强化、师生党建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基层实际适应情况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发现《条例》在高校基层实际执行中总体适应性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的地方。一是学术自由与党的领导关系需要更好把握,高校作为学术机构,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尊重学术自由、激发创新活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衡点。二是师生党建工作的差异化特点需要充分体现,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年龄结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化的党建工作,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三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工作方式需要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缺乏具体规范。四是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加强,高校对外交流频繁,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活动中,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更加明确的要求。

---此处隐藏8798字,下载后查看---

(一)总体评价

《条例》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遵循,总体上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四年来的实践证明,《条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效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支撑。《条例》的修订实施,标志着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为新时代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二)具体修改完善建议

基于高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教育发展新要求,建议对《条例》进行适当修改完善。一是增加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内容,建议在《条例》中明确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规定党组织参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质量监督、效果评价的具体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二是完善网络思政与党建工作结合机制,建议明确党组织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规范要求,包括网络阵地建设、网络内容管理、网络安全保障等具体内容,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提升党建工作现代化水平。三是强化师生党建工作一体化要求,建议明确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规定师生党建工作协调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具体措施,形成师生党建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效果。四是细化学术治理中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建议明确党组织在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治理机构中的作用方式,规定党组织参与学术事务政治把关的具体程序,确保学术治理与党的领导有机统一。

(三)其他建议

一是制定高校党建工作实施细则,建议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差异化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高校的党建工作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规范和标准,增强条例的适用性和指导性。二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培训指导,建议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培训体系,定期举办高校党委书记、院系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重点工作的培训,帮助党务工作者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三是建立高校党建工作交流机制,建议建立高校间党建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高校党建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促进先进经验的分享推广和互学互鉴,特别是在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合力。四是强化高校党建工作评价机制,建议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高校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建立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程度的评价标准,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五是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议进一步明确高校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建立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预警机制,规范涉外交流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