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支部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聚焦立根铸魂,构建四维课堂体系,淬炼判断力“基准线”。D支部聚焦增强功能,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持续加强意识教育,引导D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维护D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构建“四维课堂”教育体系,打造“三会一课主体课堂、红色资源实景课堂、D建阵地身边课堂、云端线上课堂”立体化学习矩阵,年均开展专题培训37场覆盖700人次,D员参学率达100%;创新“保理家油站”文化墙、“青年诵读二十大”等载体,开发“时政点点通”等8个云端专栏,公司AAA公众号累计发布宣传内容600余篇,有效发挥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窗口作用。(二)聚焦强基固本,创新治理闭环机制,筑牢组织保障“压舱石”。公司始终把高质量D建引领公司高质效发展放在首位,从成立开始便将D建写入章程,落实D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公司注册成立首月,公司D支部即正式成立,推进完善支委班子建设,完成支委委员选举工作,创新“D建入章+清单管理”治理模式,制定了《支委会前置研究、研究决策事项清单》等制度14项,建立“支委会战略决策-经营层执行落实-纪检审计监督保障”闭环体系;持续巩固基层D建根基,聚焦D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支委会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44项;创新"D员责任区+项目攻坚组"管理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设立D员先锋岗17个。

(三)聚焦人才赋能,打造雁阵成长体系,锻造产融结合“生力军”。推出“保理大讲堂”,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人才辅导讲、业务骨干辐射讲”的“三讲”培训模式,围绕思想、行业知识、风险防范等专业知识开展培训课程76次,覆盖1391人次。同步运用现场参观、线上平台、重点产业(项目)调研等方式,切实将D建引领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一线培养、实绩立足”的用人理念,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们提供广阔的舞台。两年来,通过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全方位拓展优秀人才的上升空间,集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四)聚焦产融共创,深化链式D建模式,激活服务实体“强引擎”。首创“D建+产业链”红色赋能机制,组建“D员+金融+风控”攻坚专班,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D员走到哪里”,开展走进园区和企业D员先锋送金融服务特色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进园区、进企业对接会200余次,累计支持客户68户,覆盖全市10个区县,精准对接重点企业需求,积极抢抓优质项目。全面聚焦“4+4+4”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业务主攻方向,推动D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发挥D员干部先锋增效作用,围绕经营发展关键点、重难点组建攻坚团队,强化调查分析研判,以新思路、新理念谋求创新发展。

---此处隐藏1013字,下载后查看---

(五)聚焦清风护航,构建三维监督体系,织密廉洁发展“防护网”。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D主体责任,把D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职责和内容清单化、项目化,固化于班子成员日常工作之中,构建班子成员一手抓经营管理,一手抓D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格局;构建“1+3+N”大监督体系,纪检监督覆盖全部业务流程;编制《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全面排查廉洁风险点,制定全方位风险防控措施;打造“清风蕴保理”廉洁品牌,举行参观廉洁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坝坝会等活动20余次;创作廉洁文化作品《我的怪物爸爸》《我为你而来》在市国资国企系统和全市廉洁文化视频作品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员工的家风故事连续两年荣获“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优秀作品;公司支部连续两年获评集团D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优秀D组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引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建立五学联动机制(D委领学、支部研学、专家讲学、线上助学、实践促学),严格落实D委“第一议题”制度,每季度组织领导班子忠诚度测评,建立重大决策效果评估机制。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策划“红色记忆·国企担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老国企人口述历史、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等方式,强化国之重器的认同。

(二)夯实组织基础。实施基层D组织建设强基提质工程,动态优化D支部设置,在科研攻关团队、混改企业新设D支部覆盖率确保100%。推行支部星级评定管理,制定包含18项指标的考核体系,对后进支部实施五个一帮扶(1名D委成员联系、1个先进支部结对、1份整改清单、1次专项培训、1场述职评议)。创新互联网+D建模式,开发具备会议管理、D费缴纳、民主评议等功能的D建APP,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留痕、D员积分自动生成。加强D务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不低于在岗职工总数1%的比例配齐专职D务干部,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全年安排20%业务骨干与D务干部轮岗锻炼。

(三)强化D业融合。深化“D建+”品牌创建,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推行三同步工作法(D组织与项目部同步设立、D建任务与生产目标同步下达、D建考核与工程验收同步开展)。开展揭榜挂帅行动,围绕技术卡脖子问题设立D员创新工作室,将年度营收增长目标的30%分解为D员责任指标。构建价值D建评价体系,设置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类12项融合指标,每季度发布D业融合指数排行榜。试点红色董事会制度,在子公司治理中嵌入D建述职环节,把D组织推荐意见作为管理层任用的前置程序,推动D建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