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习“两带来”素材及发言材料(精品)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我们XX镇在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大力投入,完成了主干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文化广场修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村庄的“面子”焕然一新,在多次上级检查中获得好评。然而,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光鲜“面子”之下,发展的“里子”却支撑不足,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这集中体现在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乏力上。

具体表现为:

---此处隐藏3249字,下载后查看---

针对我带来的第二个思想理论困惑——如何应对“政策合成谬误”,党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缺乏用系统观念“翻译”和“转化”上级政策的能力。我们往往习惯于被动地、孤立地执行任务,而不是主动地、系统地谋划工作。

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校的现场教学,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这让我直观地理解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不是“单选题”,而是“综合题”。回到工作中,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踩刹车”或“踩油门”,而应主动寻找二者的“公约数”和“耦合点”。我们要做的,是基于本地资源禀赋的深度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精准地布局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康养产业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同时,面对上级的各项考核,我们要学会“弹钢琴”。党校的研讨式教学,让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同学能够思想碰撞,这本身就是一次打破部门壁垒、促进系统思维的演练。回到工作中,我们要主动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汇报,也要建立健全乡镇层面的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争取将上级的“多根线”在我们这里拧成“一股绳”。我们要敢于向上级提出优化整合项目资金的建议,在镇域层面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一个资金池、一套推进班子,确保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的党校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我完成了一次思想方法的重塑。我带着问题而来,更将带着思考和方法而归。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XX镇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