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关于2025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持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公司纪委立足监督主责主业,聚焦公司党委2025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建设情况,将政治生态建设深度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通过全面梳理业务开展、决策执行、制度落实等方面工作,精准掌握政治生态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并结合公司实际提出改进建议,为出行公司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一、政治生态总体评价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党委、纪委严格遵循集团公司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紧密围绕发展目标,深度融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聚焦理论学习深化、业务程序规范、作风效能提升等关键环节,推动政治生态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协同共进。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党的纪律规矩执行能力有显著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民主集中制执行力度持续加大;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但同时,政治生态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此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二、政治生态建设现状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筑牢党建根基。公司党委严格遵循“一则两单”要求,精心组织召开党委会议*次、专题党委会议*次。公司党委着力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组织召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并累计开展集中学习*次、专题研讨*次,推动理论学习成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实际,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公司党委、纪委持续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聚焦“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确保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规范、富有成效。

(二)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护航生产经营稳健发展。公司积极开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收账款、车辆维修、合同签订等生产经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与内控管理力度。通过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完善内控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日常监督,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对违反党的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廉洁风险。同时,下发《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应收账款的核算、催收及坏账处理流程,减少坏账损失,防范经营风险。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底线,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营造风清气正的生产经营环境,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此处隐藏3870字,下载后查看---

(四)基层党组织“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成效不佳,战斗堡垒作用彰显不足。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支委架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欠合理的问题。部分支委成员因不属于公司管理层序列,在参与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对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缺乏深度认知,决策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且不具备法定决策资质,导致民主决策程序流于形式,基层党组织在生产经营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功能难以有效彰显,战斗堡垒作用呈现弱化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优化制度架构体系,筑牢公司治理根基。全面系统地审视公司现行制度,以精准、专业的视角深入剖析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与短板。紧密结合公司当前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对各项规章制度展开深度修订与精细完善,清晰界定违规违纪行为在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惩处标准与具体操作流程,切实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与刚性约束力。需进一步强化制度间的统筹规划与协同配合,彻底消除制度空白地带以及交叉重复问题,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尤其要重点完善生产经营流程制度,对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单车核算等核心制度进行优化升级,促使各项制度之间形成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真正筑牢制度的坚实防线。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并非束缚公司发展、限制干部职工拓展生产经营的枷锁,而是为公司稳健发展、干部职工依法履职提供有力规范与坚实保障的坚强后盾。(二)强化作风建设,凝聚攻坚合力。在公司面临困境、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需积极推进形式多样的作风建设专项活动。通过深化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领其端正工作态度、构筑正确价值体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促使每位干部职工深刻领悟自身在公司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要构建完善且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工作作风表现与生产经营业绩深度融合,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针对工作态度消极、作风浮于表面,且在生产经营任务中业绩未达预期的人员,实施严格问责。在出行公司上下树立积极进取的工作导向,激励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同时,借此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使大家共同理解公司在薪酬发放延迟、薪酬改革突破等方面的艰难决策与长远规划,营造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生产经营工作氛围。

(三)提升业务监督与职能监督效能,增强生产经营全流程管控实效。强化生产经营各核心环节的监督资源配置,聚焦财务审计、市场运营、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深化监督人员专业能力建设,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综合监督水平,确保监督工作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监督技术手段,依托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等现代技术工具,对车站客流量动态变化、旅游车辆运行数据实时波动等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要素、全周期的动态监控,切实提升监督的精准度与响应效率。构建协同监督机制,完善纪检、财务、业务部门间的协作联动体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凝聚监督合力,提升职能监督的穿透力与震慑力。各法人单位及职能部门须严格恪守“职责所在、监督所向”原则,落实分级监督责任,聚焦本单位、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及核心环节,定期编制监督事项清单,细化监督实施路径,建立标准化监督台账,确保监督工作规范有序、有迹可循。通过强化对标管理,推动各项监督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合规、稳健高效开展。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决策程序,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严格选任支委成员,优先选拔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素养与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支委班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构建“三重一大”决策能力提升体系,围绕各法人单位战略规划、生产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及政策法规等核心领域,实施分层分类的精准化培训,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形式,系统提升支委成员科学决策能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推动基层党组织在重大项目决策、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保障生产经营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