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在XX公司2025年青年干部党校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站在这里分享我参加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以来的一些初浅感悟。开班不过短短数日,但对我内心的触动与思想的激荡,却远超预期。坦白说,在接到培训通知时,我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惯性,但8月3日那天,在XX师范大学的开班仪式上,XX领导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同一记警钟,瞬间敲醒了我思想深处某些安于现状的惰性。特别是“政治忠诚压舱石”、“淬炼硬功夫”等要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次学习的意义,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往工作的得与失、知与行。

今天,我想围绕“唤醒”与“淬炼”这两个词,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个汇报,也与同学们共勉。

一、从“身至”到“心至”:一次初心的深刻唤醒

过去,我总觉得“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这些概念,是写在文件里、讲在会议上的宏大叙事,虽然重要,但距离自己的日常工作似乎隔着一层看不透的薄纱。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我更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具体的业务指标、项目的进度节点上,认为把这些事情做好,就是对公司、对岗位最大的负责。然而,本次培训安排的现场教学,给了我一次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想洗礼。当我们集体乘车前往XX革命纪念馆时,我的心情还很平静。但当我真正踏入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当我看到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件朴素却力重千钧的革命文物时,我内心的壁垒被彻底打破了。那只被反复使用、边缘已经磨掉搪瓷的茶缸,那双鞋底已经磨穿、经过多次缝补的旧皮鞋,那一封封字迹刚劲、运筹帷幄的电报手稿……这些静默无言的物品,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此处隐藏2068字,下载后查看---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常常满足于将一项复杂的任务圆满完成,并以此为荣。但我很少去追问:这项任务的初衷是什么?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除了现行的方法,有没有更优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我更像一个精准的执行者,却缺少了叩问“为什么”的深度思考和打破常规的创新勇气。这种思维上的惰性,在当前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是极其危险的。它会让我们逐渐失去对环境的敏锐感知,失去改革创新的动力,最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我把这次培训看作是一次思维的“格式化”和“再升级”的过程。我渴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通过案例教学和课题研讨,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式,学习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长的周期去审视和分析问题。我希望自己未来不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解题者”,更能努力成长为一名具备前瞻性眼光、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破局者”,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自己独特的价值。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这短短几天的学习,对我而言,与其说是知识的“输入”,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唤醒”与思想“淬炼”。我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后续的学习中,以更谦虚的态度、更扎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进。

以上是我极不成熟的一点思考,肯定有很多偏颇和浅薄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