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学期。今天,站在这里与全体同仁齐聚一堂,核心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以德育为根基,筑牢学生成长防线,推动学校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德育工作,犹如学校教育大厦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全力以赴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德育安全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当前,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些现实问题: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德育缺失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学生缺乏基本道德认知,校园内不尊重师长、同学冲突频发,家庭中漠视父母付出、缺乏感恩之心,社会上公共意识淡薄、无视公共秩序。这些问题不仅阻碍学生个人成长,更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更要看到,德育工作绝非校园内部事务。总书记总书记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明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德育置于“五育”首位。这足以说明,德育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与发展方向。唯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确保他们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此处隐藏3058字,下载后查看---
七、抓心理:以温暖关怀呵护心灵成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部分“问题学生”而言,心理疏导是转变他们思想、筑牢道德底线的关键。当前,一些问题学生管理难度大,有的因家庭原因缺乏关爱,有的因学业压力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思想偏差、漠视规则的情况。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定期与问题学生谈心,设置班级“心灵信箱”,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任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当发现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时,课后可主动沟通,用“不放弃、不歧视”的态度给予鼓励;学校心理教师要牵头开展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针对问题学生制定个性化疏导方案,同时联合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帮助他们纠正思想偏差,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们还要在校园内营造“理解、包容、温暖”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被关爱”,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思想上走上正轨,实现自我提升。
各位老师,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攻坚战”,而是细水长流的“持久战”。“七个抓”的背后,正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育人”的理念——需要我们打破岗位壁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主任多与科任教师沟通学生德育表现,科任教师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后勤教师多在生活服务中引导德育习惯,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德育的“阵地”,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新学期,让我们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抓教学质量,更抓德育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扎实做好每一项德育工作。最后,衷心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爱为帆、以德育为桨,共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