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的精心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市委党校第XX期科级干部进修班的学习。本次培训紧扣“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与综合素养”这一核心主题,通过专题授课的理论滋养、现场教学的实地感悟、分组研讨的思维碰撞以及案例教学的深度剖析等多元形式,让我经历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如同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政治体检”,也在党性修养的熔炉中接受了系统的“淬火锻造”。作为一名长期投身于民政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干部,我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严格对照党章党规的标准要求、岗位职责的具体任务以及群众的殷切期盼,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明确了清晰的整改方向。现将个人党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收获:学思践悟,筑牢信仰之基
此次党校培训内容丰富多元,形式生动鲜活,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大课,如璀璨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也有贴合实际的实践案例课,似坚实的基石助力知识的积累;既有参观革命纪念馆时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让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先辈们的热血与激情;也有小组研讨中与来自不同部门学员的思维碰撞,如一场智慧的盛宴,激发创新的火花。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联系实际思,我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忠诚,底色更纯。在党校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党的先进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我对党的忠诚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到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和忠诚。这种忠诚不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更是一种理性的坚守,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执着和全身心投入。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品质,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人民至上,情怀更浓。现场教学环节中,我们走进XX区“幸福家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亲身感受了社区在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时间银行”“银龄互助”等养老服务创新项目,以及为独居老人建立的“一键呼叫”系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一位82岁的王奶奶拉着我们的手,满是感激地诉说着社区网格员的贴心照顾,那一刻,我深受触动。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日常工作中接触的群众来信,去年曾收到一位农村低保户的求助信,反映医疗救助报销流程繁琐的问题。当时的我,仅仅认为按照政策办事就算尽责,却忽略了“流程繁琐”背后群众的奔波之苦。培训中,教授讲到“为民服务要避免‘政策空转’”时,我如梦初醒。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老年群体,“人民”二字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之中。一份文件的表述是否通俗易懂,一项政策的落地是否方便群众,一次沟通是否耐心倾听,这些都是检验我们初心的“试金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处隐藏3494字,下载后查看---
(一)理论武装:学深悟透,提升政治能力。以“理论清醒”铸魂,把“学思想”作为终身课题。我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加强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人民至上:下沉一线,厚植为民情怀。以“人民至上”立心,把“下沉一线”作为工作常态。每周至少安排1天深入基层民政窗口、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建立“群众需求台账”。详细记录群众反映最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跟踪推动解决进展。针对群众反映的“医疗救助报销流程繁琐”问题,我将联合相关科室认真梳理政策要点,制作“一图读懂”手册,通过社区网格员、AAA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群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政策内容和办理流程。针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覆盖不足”问题,推动建立“学校+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共享学生信息,确保关爱服务精准到人。同时,在起草文件、报送信息时,多使用群众语言,少用“官话套话”,让政策文件更“接地气”、信息报道更“有温度”,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三)担当作为:攻坚克难,锤炼过硬作风。以“担当作为”励志,把“攻坚克难”作为工作追求。在工作中,我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推诿。对于一些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改革创新:破立并举,激发工作活力。以“改革创新”赋能,把“破立并举”作为工作动力。坚持“跳出民政看民政”,拓宽工作视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每月关注1次全国民政系统创新案例,每季度与其他县区民政局办公室交流工作经验。借鉴杭州“民生议事堂”经验,推动在社区设立“民政议事角”,搭建起群众与民政部门沟通交流的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对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学习深圳“慈善+科技”模式,探索开发“慈善捐赠小程序”,方便群众参与公益、查询善款流向。在办文办会中,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紧急事项“即收即办”,对常规事项“当日反馈”,切实提升办公室运转效率。同时,鼓励科室干部“人人当参谋”,定期组织“金点子”征集活动,对有价值的建议给予表彰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此次党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党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一阵子”的坚守,而是“一辈子”的修行。作为一名民政系统的文秘干部,我将始终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把党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起草每一份文件时,多想想是否符合群众利益;在协调每一次会议时,多听听基层的真实声音;在报送每一条信息时,多问问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