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1]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带头,深入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阐述了调查研究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这些论述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推动全党调查研究的核心指南。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调查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穿于中国GCD百余年来治国理政的各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刻领悟大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于增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以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逻辑:坚守大兴调查研究的“魂脉”和“根脉”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灯塔。调查研究不仅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党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其理论和文化源流来看,既要赓续于“魂脉”——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厚植于“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
(一)赓续魂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思想逐步形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长期革命实践。这一思想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此处隐藏7184字,下载后查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GCD既具有大党的优势,也面临大党的难题与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涉及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发展,还包括如何持续提升执政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历史反复证明,大兴调查研究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主题教育中,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必要性。理论学习深入一步,调查研究就要前进一步。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再到党纪学习教育,每一次党内学习教育都对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能够自觉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调查研究都成为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解决大党面临的大事、难事的重要举措[11]。为帮助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到调查研究的必要性,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这一独有问题的现实需要[2]。为了解决大党难题,党必须将调查研究贯穿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的全过程[12]。党中央借助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使党员干部在理论认识上逐渐成熟,在改革实施中更加精准,探索问题之源,破解大党难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
(三)大兴调查研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新时代面对如何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之问,总书记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这一答案,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实效[13]。当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可预见性和未预见性挑战增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调查研究也永无止境。在国际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危机四伏”,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国内,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涉及改革“深水区”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等,其难度不容小觑。面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而切实有效的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着重找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尤其是找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探索出破解之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改革措施的落地需要政府进一步制定政策,过去我们一些地方的政策在制定时就由于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的形式化举措。当下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领导干部更是需要带头深入一线,问计于民。大兴调查研究,寻求解决之道,保证方案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