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迎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结合我区具体情况,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探索。
一、基本情况
按国际标准的老龄化数据,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视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则视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视为超级老龄化社会。
从我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60岁及以上人口为8.49万人,占29.1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45万人,占22.12%。与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1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13个百分点,该数据显示我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截至xx年末,我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01万,其中在职参保的4.07万人,退休领取待遇的3.94万人,在职参保与退休领取待遇的抚养比为1.03:1。全年征收养老保险基金3.46亿元,发放职工养老保险待遇10.00亿元,基金收支差额高达6.54亿元。
---此处隐藏1627字,下载后查看---
三、对策探索
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当从政策的宏观层面和基层的经办管理上都积极探索,制定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政策。
(一)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养老保险体系。以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补齐制度短板,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推进养老保险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引导更多的企业在优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下,缴纳企业年金,扩大第二支柱的覆盖面。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正确认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树立投资养老理念,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二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我国应该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退休年龄,实行差别化的延迟退休政策,提高法定的退休年龄,延长职工的工作年限,增加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增加养老金的缴纳人数,减少养老金的领取人数,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三是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标准。逐步取消地区和行业差异化的养老保险政策,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标准,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确保每个参保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加强社保基金经办控制管理。强化社保精准扩面,把灵活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以及非公企业未参保群体等作为宣传的重点,扩大社保参保的覆盖面,督促各单位及时足额缴纳社保费,鼓励已参保人员提高缴费标准。加大养老保险退休条件的审核力度,特别是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退休等提前退休人员、视同缴费年限退休人员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加强养老金的监管,强化数据共享比对,堵塞风险漏洞,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三)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基本原则,实行严格的、全面的市场监管,防范投资风险,打击不法行为,确保养老基金投资的完整及安全,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满足当期及未来养老金给付需要,并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