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探索实践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职业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xx思想的必然之举,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正所谓“立德在先、育人在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高精尖技术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策源地,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有利于形塑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促进民族关系更加紧密,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然成为职业院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xx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深化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条主线、一个机制、三类活动、四个联动”的1134民族工作模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上积极探索。

一、抓牢一条主线,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

---此处隐藏2656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与乡镇街道加强联动,助力乡村振兴。铁道动力学院和衡州路街道联合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学院派驻党员挂职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学院师生经常前往塔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通过不同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向网友推荐当地茶叶、干蕨、黄花菜等绿色食品。实践活动中,学院少数民族代表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长鼓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推广。《xx高铁职院:大学生下乡直播代言瑶乡茶》在人民日报、xx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刊发。

二是与属地公安联动,抵御xx渗透。学院坚持贯彻教育与xx相分离的原则,加强与公安、国安、综治等部门的联动,严守安全底线,构建平安校园,建立健全学校反恐防暴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邀请衡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衡阳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工作人员进校开展“2023年禁毒、反电诈宣传进校园活动”专题讲座。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组建衡州义警高铁学院中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行动状态。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xx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使非法xx活动、境外xx渗透远离校园生活。

三是与行业企业联动,关心关爱成长。学院践行就业工作“1人理念”,对各民族毕业生“一人一策,一对一指导”。学院一直与乌鲁木齐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等铁路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对新疆、西藏籍学生重点推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民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掌握扎实技能,实现“在校扶上马,毕业即就业”,只要用人单位“能提供1个就业岗位”“接收1人就业”,就要尽100%的努力,不让1个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家乡建设的双赢。

四是与学生家庭联动,扶困扶智扶志。学院对于民族地区低收入家庭学生,注重无痕式资助,维护学生尊严,保护学生隐私,不把工作简单化、程式化。针对民族地区低收入家庭学生,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制定帮扶措施,增强各民族学生自信心。假期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线上线下与各民族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实现了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拓展,实现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明确提出,开辟了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境界,职业院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学校而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久久为功,促进广大师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