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人员在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和工作成果的总体评价。政府为了向民众展示一个更加便民、高效、廉洁的形象,积极网罗人才,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实时更新政府状态,告知群众“政府将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做了什么”。新的传播途径极大地缩小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政府直接倾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声,又能为政府工作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一、社会化媒体对政府形象传播的影响

1.政府形象传播渠道多样化

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设有专门的宣传部门,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方式较为集中且单一化的传播,虽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真实性,但却面临着传播形式单一、发布周期较长、传播信息不完善、公众对政府形象感知片面的困境。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微博创立、2011年AAA诞生、2016年抖音上线以后,政府的形象宣传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由纸媒为主,电视、广播为辅转变为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传播,政府形象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政府相关机构开通政务微博、政务AAA、政务短视频及政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收集民意、服务大众,向公众展示风采、分享趣事。普通网民通过社会化媒介构建的网络交流平台,问政、参政、议政,为完善政府形象建言献策。

2.政府形象内容塑造多元化

---此处隐藏2510字,下载后查看---

2.有效畅通互动渠道

社会化媒体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生成、传播、交锋的主战场。一方面,政府应强化互联网思维,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化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让政务服务更方便、更贴心、更智慧,以群众满意度助推政府城市形象正向传播。另一方面,政府应有效利用“两微一端”等传播工具,公正公开回应民生关切、社会热点、负面舆情,积极稳妥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减少对政府的负面影响。必须承认,政府近年来对提升自身形象传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淄博烧烤堪称“新民营经济的教科书”,就在游客们忙着享受美食、晒图打卡时,淄博市政府敏锐地接住了这波从天而降的流量,各部门绞尽脑汁、竭尽所能做好推介宣传、服务保障和资源挖掘,努力使官方宣传与游客自发推广形成共振效应,把网络流量变成“留量”,把“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

3.努力提高管控能力

政府要创新思维,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这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充分保障公民对政府权利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尽可能地谋求和创造共识,努力赢得公众的认同,掌握信息发布的控制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争取成为社会化媒体的“中心”。即使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引起一些误会,也能变被动为主动,使事件具有可控性,甚至让公众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看到政府的效率和公平,化危机为转机,化不利为有利。

“万物皆媒介”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深远影响。政府运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化媒体塑造和传播形象,可以提高政府的感召力,增强公众的认同感,进而为社会公共利益和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